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玉小龍傲世猛龍 > 第622章 強大陣容

                第622章 強大陣容

                至于為什么大規格的晶圓生產線這么貴,并且方辰要執意上大規格的晶元生產線,則是因為芯片生產制造的一個典型特點。

                晶圓片的直徑越大,就產量越大,生產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浪費面積小。

                同樣一塊芯片,如果用8英寸晶圓片切割的話,成本會比用6英寸晶圓片切割,便宜30%到40%。

                并且最重要的是,晶圓片越大,其所能加工的電路設計線寬,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制程就可以不斷的縮小,使得芯片內部可以容納更多的晶體管,隨之電路的工作頻率不斷提高。

                如果對手機有了解,看過那些手機廠商發布會的人就會知道,2012年左右的手機芯片制程還在22納米,也就是微米,然而等到2018年左右,手機廠商們就已經喊出了7納米來,并且預計未來會逐步升級到5納米,3納米。

                這些手機廠商們所謂的7納米,5納米,就是芯片制程。

                至于制程為什么這么重要,首先要知道制程是什么。

                如果把芯片比喻成城市,那晶體管就是一個個小房子。

                芯片的工作狀態就是,電子通過從晶體管的源極流入晶體管的漏極,然后由柵極作為開關,來體現0和1。

                柵極開了,讓電子通過就是1,關了,不讓通過就是0。

                而柵極的最小寬度就是我們所謂的芯片制程。

                柵極的寬度則決定了電流通過時的損耗,表現出來就是手機常見的發熱和功耗,寬度越窄,功耗越低,所以對于芯片制造商而,主要就要不斷升級技術,力求柵極寬度越窄越好。

                六英寸晶圓片只能加工1.2微米到350納米的制程,而八英寸晶圓片則可以加工0.5微米到130納米的制程。

                在英特爾發布的奔騰處理器,已經進入到350納米制程的情況下,再去搞什么六英寸晶圓片。

                難道方辰不怕擎天芯片公司也落得個跟華晶廠一下的下場

                剛剛投產便技術落后,生產出來的芯片價格昂貴,根本無法銷售

                但可悲的是,別看方辰現在嫌棄六英寸晶圓片嫌棄的要死,可偌大的華夏,連一條六英寸生產線都沒有。

                第一條五英寸生產線還是三年前,跟飛利浦合資投產的,而那時候,距離世界第一條五英寸生產線誕生,已經過去了十年。

                而剩下的另一條五英寸生產線,則就在華晶廠。

                除此之外,華晶廠還分別擁有一條四英寸生產線和三英寸的分立器件生產線。

                正是靠著這三條生產線,華晶廠才能傲視群雄,成為華夏技術最為領先的芯片企業。

                而據方辰的了解調查,現在世界全世界,分別擁有246條四英寸生產線,164條五英寸生產線,287條六英寸生產線,252條八英寸生產線。

                也就是說主流的四英寸到八英寸生產線,全球一共有949條,可華夏四英寸以上的,一共才不到十條左右,六英寸以上的一條都沒有。

                在全球芯片生產的版圖中,華夏的芯片生產量只有全球的0.2%左右。

                并且就連"909"工程,所定的目標,也是力爭華夏芯片產能,在千禧年的時候,達到全世界芯片產能的1%,擁有一席之地。

                可即便只是1%這樣的小目標,也不是那么容易達到的。

                根據專家測算,等到千禧年的時候,全球芯片的銷量將高達一千六百多億片,即便是1%,那也要達到十六億片才行。

                而現在全國的芯片產量,只有三億片左右,想要達到1%的小目標,需要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才行。

                其實華夏的芯片起步并不算晚,在世界上第一塊芯片誕生之后,僅七年時間,華夏就研發出了第一塊芯片,比東倭僅僅落后三年。

                芯片的產量也是如此,華夏芯片產量達到百萬級的時間,落后美國六年,東倭三年。

                千萬級的時候,也只有十年和八年。

                可到了億級,就要落后前兩者將近二十年,至于說五億級,預計至少25年左右。

                畢竟要知道美國在1972年就已經實現了五億級芯片產量,而華夏現在的年芯片產量才三億片而已,預計快的話也要到兩年后才能達到五億級,這可不是二十五年的差距,又是什么

                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因素,主要是因為經濟原因,財政原因,技術原因,以及國際上對華夏的"禁運"等等。

                但總體的來說,華夏雖然地大,但人口眾多,科學技術在這一二百年間落后西方國家,以及工業基礎薄弱等問題。

                所以上面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解決幾億華夏人的吃飯問題。

                而當時,可謂是百業待興,一窮二白,資金匱乏,即便是改革開放后的這十幾年,吃飯問題解決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上去了。

                煤炭、電力、石油、高速公路等能源交通上去了,鋼鐵產量也的確趕英超美了,甚至這幾年家電和交換機,無線通信也上去了。

                可對芯片卻一直無力投資。

                從1965年到現在,三十年過去了,華夏在芯片產業上的累積投資只有五十億華夏幣,六億美元的樣子,即便不同時期對美元的匯率不同,但充其量也就十億美元而已。

                這點錢對于芯片行業這種,大投入,長周期的行業來說,根本就不夠。

                并且之前也說了,建一條八英寸晶圓片生產線,還要十二億美元呢。

                也就是說,把華夏這三十年對芯片行業的投入,一口氣全部拿出來,也不夠買一條八英寸生產線。

                說真的,方辰都有點不知道,這三十年,華夏芯片行業是怎么過來的。

                而且還要要知道,晶圓片生產線,只是整個芯片生產的一部分而已。x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