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得到了心上人的承諾,比那誥命夫人的誘惑,說不定更讓她動心。"
林守一冷笑道:"那她就真是又蠢又壞,無藥可救了。"
陳平安嘆了口氣,看了眼身邊三人,想起泥瓶巷杏花巷那邊的風景,雞飛狗跳,雞毛蒜皮,婦人罵街,背后壞話,什么都不缺,說道:"你們是讀書人,懂得多,又是齊先生手把手教出來的學生,所以跟我們很不一樣,其實像我生活的地方,哪怕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就跟船上那個縣令和老人差不多,是不愿意講道理的,要么只愿意講自己的道理。"
陳平安干脆不再磨礪狹刀,收刀入鞘,有些感慨,"不過這些人,別看他們不講理,可有些人力氣大,燒瓷燒炭就能賺錢養家,有些人莊稼活做得比誰都好,所以日子過得其實不差。還有比如給人接生、喜歡燒符水裝神弄鬼的馬婆婆,人壞得很,可這么壞的人,對她的孫子馬苦玄,又好得很,恨不得天底下所有的好東西,都給自己孫子。"
陳平安笑道:"所以我要讀點書,想明白到底是為什么。"
李寶瓶突然站起身,在溪水旁邊緩緩踱步,臉色凝重。
最后這位紅棉襖小姑娘突然開口道:"小師叔,你上次在船上的那個問題,我一直在想,現在我覺得想明白一點點了。你要不要聽聽看"
陳平安忍住笑,"剛從你們那里學來一個洗耳恭聽,現在正好用得上。"
小姑娘氣呼呼鼓起腮幫,最后有些埋怨道:"小師叔!"
陳平安趕緊笑道:"你說你說。"
小姑娘還沒開始講道理,就先為自己做鋪墊伏筆找退路了,"我可能說得比較亂,小師叔你如果覺得不對,聽聽就好啊,不許笑話我。"
陳平安搖頭道:"我在船上能跟那么大歲數的老人講道理,為什么你就不可以你只管說,小師叔用心聽著呢。"
李槐撇撇嘴,拎著那只彩繪木偶胡亂揮動,像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說說說,說話吵架從來不疼,打架才疼。"
小姑娘先講了三個說法,有點類似夫子講學的開明宗義,提綱挈領,"我要講仁義道德,鄉俗規矩,王朝律法。"
李槐立即有些頭疼了,把心思放在那個精美絕倫的彩繪木偶上,想著哪天它能活過來跟自己聊天解悶就好了。
林守一笑了笑,單手托著腮幫,望向站在溪邊的李寶瓶。
唯獨陳平安豎起耳朵,用心聽講。
小時候經常去學塾那邊的墻腳根,偷聽齊先生說書,讓人草鞋少年始終有些懷念。
"分別對應君子賢人,市井百姓,違禁壞人。"
"君子賢人,讀書多了之后,懂了更多道理,但是要切記一點,就像我大哥所說的,道德一物,太高太虛了,終究是不能律人的,只能律己!又故而立身需正,身正則名正,名正則順,順則事成。"
"除此之外,一旦獨善其身了,若想兼濟天下,教化百姓,大可以將自己的道德學問,像我們先生這樣在學塾收弟子、傳道授業。"
"一般的市井百姓,只需遵守鄉俗規矩即可。"
"而王朝律法,專門針對違反亂紀,就是用來約束壞人的一條準繩,而且是最低的那根繩子,也是我們儒家禮儀里最低的‘規矩’。"
陳平安雖然用心聽,可覺得話都聽得懂,可語中的道理,始終沒有成為自己的道理。
難怪阿良說要多讀書啊。
林守一不知何時已經正襟危坐的,皺眉道:"那是法家。"
李寶瓶面對三人,斬釘截鐵道:"法必從儒來!"
林守一愕然。
李寶瓶看到心不在焉的李槐,氣不打一處來,輕喝道:"李槐!"
李槐仿佛回到了鄉塾蒙學的歲月,被齊先生在課堂上一次次溫聲點名,本能答道:"到!"
結果發現齊先生已經換成了經常揍自己的李寶瓶后,李槐悻悻然,覺得挺丟人現眼的,便繼續低頭擺弄木偶。
李寶瓶不理睬李槐,繼續說道:"各有各的規矩,相安無事,世道清明,天下太平!君王垂拱而治!從而圣人死大盜止!"
林守一又開口道:"圣人不死大盜不止,這是道家的說法吧……"
李寶瓶眼神熠熠,大聲道:"一法通萬法通,天底下最根本的道理,必然是一致的!"
她好像記起了什么,在三人之前緩緩而行,"我在學塾最后一堂課,是先生單獨跟我說起‘天經地義’四字,經義是我儒家立教之根本……"
李槐終于開口道:"先生沒跟我們講這個啊。林守一,你呢"
林守一搖搖頭。
紅棉襖小姑娘雙臂環胸,氣憤道:"你們一個先生講道理不愛聽,一個先生講了東西不愛問,難道非要先生把他的學問塞進你們腦袋里去啊"
李槐嬉皮笑臉道:"如果可以的話,我是不介意的,先生那么大學問,分我一點都夠用一輩子啦。這樣省心省力,還能少走彎路。"
林守一自自語道:"一法通萬法通……若真是如此,確實需要自己找到那個一。阿良說的求精深而棄駁雜,也能對上了。"
被李槐這么一打岔,李寶瓶像是又想到了別處,遇到了瓶頸,小姑娘有些難為情,對陳平安說道:"小師叔,我再想想啊,又有問題跑出來難住我了。"
陳平安微笑著抬手伸出大拇指。
小姑娘雀躍道:"講得不壞"
陳平安沒有收回大拇指,大聲道:"很好!"
四人并不知道,原本暗中守護在不遠處的那尊陰神,如同一個從油鍋里爬出來的可憐人,渾身劇顫。
但是福禍相依。
這尊陰神先是漫不經心聽著那些稚嫩的"講學",然后就是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境遇,心神搖蕩,魂魄分離,與修為高低成正比的一身渾厚陰穢之氣,如同被一陣陣強勁罡風如刀削去,陰神一開始還不信這個邪,始終不愿后退一步,到最后實在是經受不住,一退再退,竟是退了數十里才略微好轉,陰神不愿就此作罷,頂著那股無形的罡風浩然氣,一步步前行,如一葉扁舟在江水滔滔之中,逆流而上。
相傳這座天下九大洲,儒家七十二書院里的那些正人君子,胸中一點浩然氣,天地千里快哉風。
與此同時,在這片山嶺人跡罕至的百里之外,有一座輝煌如王侯宅邸的地方,一位身形曼妙卻臉色雪白的紅衣女子,本想點燃一盞白紙燈籠高高掛起,可是燈火點燃一次,就自行熄滅一次。
這讓她臉色變得有些猙獰。
整棟恢弘宅邸,鬼蜮橫行,陰風大振。
她丟棄手中燈籠,緩緩升空,最終懸停在比屋檐更高的地方,環顧四周。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