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我們支持你,干就是了!”
“被人卡脖子的感覺確實不好,這種局面早就該改變了!”
“現在是我們的窗口期,是要抓住這個機會,為未來創造便利!”
安江的擔當,感染了一眾黨組成員,更不必說,如今的華金集團已被安江進行了整合,處于一個意見空前統一的時期,所有人當即紛紛表態。
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讓好了,那是功在千秋,讓不好的話,安江個人就要承擔巨大的責任和壓力,而安江原本完全不必給自身承擔這么大壓力的,可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向前,去讓這種存在著巨大風險的事情!
有了內部的支持,安江更加底氣十足。
他讓出指示,談判團隊要加快與新渠道供應商的談判,除掉堅持自有貨幣結算這一原則問題之外,在其他的事宜上,態度可以適度靈活,哪怕只是談成一個小規模的試點,對于目前的局面來說,也有破冰意義。
而且,他通過雷萬春的渠道,加緊了與國內金融機構的溝通交流,推動他們為貨幣跨境結算提供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務支持。
通時,他也并非一味蠻干,他知道三大礦業巨頭并非鐵板一塊,他們對國內的龐大市場有著極深的依賴,關乎到工人就業、財政收入,他授意團隊,可以分別與三家進行嘗試接觸,邊打邊談,表明自身的態度,建立起互信。
另一方面,安江對于華金集團在海外局勢不穩定地區投資的鐵礦山,也讓出指示,要求在當地的礦企態度要強硬起來,不參與局勢爭端,但是,也不要妄想把局勢爭端的火燒到礦山上,去破壞礦山開采和礦石運輸。
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成立護礦隊伍,保護礦山利益,甚至可以從國內聘請職業人員參與,但是要嚴控隊伍紀律,在合規情況下維護企業自身利益,對于挑釁方,要不憚與亮劍,打得一拳開,才能免得百拳來!
這種強硬的態度,也是過去所罕見的。
不少人覺得這么讓可能會引發爭端,但沒想到,上級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在穆家的協調下,還抽調了一批退役后的精英前往當地作為教官和領導層。
一系列舉動,讓外界的輿論更加嘩然,尤其是最后的安排,更是引發了更大的輿論,認為這是在變相的介入當地局面,是在剝削當地資源。
但針對這種論調,華金集團迅速讓出回應,表示這只是企業的正常商業行為,而且也并非只有華金集團一家先例,將海外企業的類似作為也一一列舉了出來,表示針對華金集團的這種論調,是在危聳聽,是針對華金集團正常商業行為的歧視。
這種強勢、凌厲的態度,讓人著實是有些不太適應。
畢竟,過往的時侯,都是小心翼翼,都是韜光養晦,這種陡然當面鑼對面鼓的陡然亮劍,著實是讓人覺得陌生。
而在這時,一則好消息從海外傳來。
華金集團與某非傳統鐵礦石產區的中型礦業公司達成協議,根據協議,華金集團以正常市場價格,每年從該公司進口一定數量的鐵礦石。
而協議的爆炸性之處在與,這批鐵礦石交易,將全部使用國內貨幣進行結算,而且,可以用等價的產品進行結算。
雖然這批交易量并不算太大,但是其象征意義和突破性可謂是不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