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日圖戰死的消息一經傳出,大梁軍士氣高漲。
大皇子率領大軍到了歷城之后,立刻全軍休整,傷兵營有神翼這個江湖郎中坐鎮,加上有桑以安親情提供的各種治療外傷的西藥,止血,消炎,退燒,止咳,感冒,這樣的小癥狀,處理起來尤為省心。
二皇子好好的一個押運糧草的,就差住在傷兵營了。
北地寒冷,為了驅寒,大皇子那也是費勁了心思了。
營地里,大鐵鍋支起來,酸辣粉那么一煮,海碗大小一般的饃饃每人分那么一個,絕對吃到撐。
隨著大軍的到來,歷城的糧草終于有了補給,一切漸漸恢復正軌。
和大蒼的戰斗更是在短短半月之內爆發了數次。
陸澤安真的是一個天生的將領,第一次領軍作戰,在戰場上,飛速的成長著。
加上有沈鴻在一旁傾囊相授,他更是進步神速。
大軍以歷城為大本營,只用了半個月就奪回了奚回城。
哈日圖的死讓大蒼失了主帥,軍心動搖,被陸澤安和沈鴻趁虛而入,極短的時間內就有了戰果。
大蒼的可汗得到消息,震怒異常,都澤都被傳回部落問罪。
“究竟是怎么回事?哈日圖可是咱們草原上的雄鷹,勇士,他怎么可能會被一個沒有任何名聲的新將領殺死?”
“你堂堂五虎將,怎么就能在半個月之內,讓大梁奪回了奚回城?”
年邁的可汗面露兇光,看向跪在庭帳中間的都澤,沉聲問道。
奢華富麗的庭帳里,氣氛瞬間凝滯了,壓抑的讓人難以呼吸。
都澤壓著心中的恐懼,小心措辭,“回可汗,主帥制定的策略沒有任何問題,這次的大梁軍隊真的很不一樣,至少和我們平時接觸的不一樣!”
“說!”可汗的聲音冷的都能夠掉渣。
“以前騷擾大梁邊關,只要大梁派兵支援,一到北地,都不用咱們動手,那些士兵就會凍病,凍傷,就算不是凍死,也沒有什么戰力。”
“所以,即便是大梁有援軍,對我們的威脅也不大。往往想不想繼續打下去,全看我們大蒼的意愿。”
“可是這次,大梁的援軍基本上就沒有出現過凍病凍傷的情況,他們有了帽子和手套,連軍靴都是新換的,保暖的效果特別好。”
“主帥親自帶人,算準了時間伏擊支援大軍,拖延他們支援的時間,最好消耗的他們的行軍糧。”
“哪知道那些大梁人那么厲害,頂著風雪也要趕路,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帶了多少的行軍糧,風雪不僅沒有困住他們,甚至到了歷城,他們的行軍糧還剩下不少,這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都澤越說越氣,“大汗,這次的事情真的不是主帥和我決策失誤,是大梁太邪門了。”
年邁的可汗瞇著渾濁的雙眼,“都澤將軍,這次大舉進攻大梁,我大蒼可是舉國之力,哈日圖打下的城池在你的手里丟了,你要如何?”
都澤一手覆在胸前,“大汗放心,屬下必將帶領我草原上英勇的男兒,奪回城池!”
可汗滿意的點了點頭,“你不僅要奪回城池,還要斬殺這次的主將!有消息傳出,這次大梁援軍里的主帥是大梁的大皇子,二皇子也在其中。”‘
都澤眼睛一亮,激動道,“屬下明白!”
*
大軍獲勝的消息傳到大梁,已經是四月了,百姓們已經在籌備春耕了。
至于我們的小太子,除了每天上朝辛苦一些,其他的時候,要忙乎的事情并不多。
那些煩人的奏章也有人批了,他就過一遍信息,再和各地慈幼院發過來的消息做個對比,來個抽查,不怕這些大臣有二心。
現在早朝之后,他直接去文華殿。
他在上面喝著茶,吃著小蛋糕,小點心,看著下面的大臣批折子,主打就是一個陪伴。
但是,如果有涉及邊關的奏章,他肯定是要親自看的,不僅親自看,還看的非常仔細。
如果真的有什么棘手的突發事件,已經從抄家中脫離出來的三皇子,可是一個非常好的幫手。
什么事情只要是交給他,小太子非常的省心。
小太子省心了,痛苦的可就是別人了。
原本首輔和次輔每天上個早朝,然后下衙回府,有閑情逸致就和同僚喝個茶,吃個飯,聽歌曲,一日只有半日的工夫在干活,很多事情,他們只要張張嘴就行,自然有下面的官員去做。
可以說,大權在握,隔三差五寫個折子,又不用干太多活兒,日子那叫一個逍遙。
可是現在呢?
自從太子殿下監國,他們的工作量豈止是翻了一倍!!!
每日起早上朝,下了朝,又要去文華殿批折子,還不能糊弄了事,還得認認真真批,批完還要寫小結的,皇上醒來之后,可還是要看的。
這要是被發現他們有什么紕漏,那可是瀆職啊,誰敢在這個時候觸皇帝的霉頭?
這一認真起來,那處理事情自然就是加倍的辛苦,耗神。
折子批完了,這一上午也就過去了。
匆忙吃個午飯,下午還要去衙門處理一天的公務,六部都有自己的日常事務,首輔和次輔的擔子就更重了,除了朝中大事,還有各自的門生,黨派的勢力,都是他們要權衡的對象。
等回到府中,已經是吃晚飯的時候,再關心一下家族里的大小事情,也就到了睡覺的時間。
一段時間下來,大臣們也熬不住啊,然后小太子就笑瞇瞇的拿出了一份奏章寫作規范。
以后,但凡是寫折子,直截了當,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不能有其他多余的廢話。
大臣們一看,眼睛都亮了。
如果以后這樣的奏章都按照這個規格來寫,那以后看奏章的時間,能少上一半,大家自然會欣然同意。
這簡直是拯救眾多官員的福音啊。
沒有人再提祖宗禮法,沒有人再提不合禮制。
這個新規定,這個小小的改革,就這么順利實施了,速度之快,就連養病的陸承天得知這一情況,都不得不驚訝。
這要是放在平時,如果誰提出要規范奏章的寫作樣板,別人不說,禮部尚書肯定是會站出來反對的。
御史臺的幾個老家伙,肯定也會反對。
可是現在,禮部尚書一句話都沒有還不說,在大朝會上宣布這件事情的時候,有御史有意見,禮部尚書沖鋒陷陣,口才好到小太子都震驚。
他真心覺得,這禮部尚書才應該去御史臺,不管參誰,那都是一參一個準啊。
陸承天聽聞這件事情之后,原本他還擔心大梁被這倒霉兒子折騰亡國了,想早點上朝。
現在一看,太子將文武百官算計的妥妥的,加之,邊關也有好消息傳來,陸承天向后一仰,繼續放心修養,細細籌謀,力求把該挖出來的都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