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似乎與朱由崧有了默契,一聽便知福王在叫她。于是馬上備好筆墨紙放到書案上。
朱由崧提筆寫了一串名字。
宋應星、宋士慧、宋士意、宋應晶;湯若望,南懷仁,王夫之,黃宗羲,方以智,鄭保御,趙獻可,傅山,翟良,汪昂,王世德,顧炎武,袁樞,沐天波,李巖,鄭森。
寫畢,將紙條交盧九德,朱由崧道:“此名單看后即焚毀,見到人后傳我口諭:大明福王監國,然國之蕭條,外夷內寇,國家風雨飄渺,百姓流離失所。汝等為國之棟梁,應報效朝廷,拯救百姓于水火。速至南京,商討國家大事,重振大明。”
“你馬上回城,召集可靠心腹,分別出發。對上述人員要好相說,曉以利弊。如有不愿到南京的,就是綁也要綁到南京,但不可傷人一絲一發。”
“聽明白了?”
“奴才明白。”
“如缺少一人到達南京,本王砍了你腦袋。”
“另外,本王給你說一下各個人員情況。湯若望、南懷仁是西夷洋人,找到傳教士就能找到他們;宋應星在亳州,他們是兄弟兒子,著交接印鑒即刻到南京;沐天波是世襲錦衣衛,即刻入南京就職;袁樞在河南抵御李自成,著立即到南京侯命,吩咐袁樞不得抗命,到南京后組織北伐收服失地;鄭森是鄭之龍的兒子,說服他到南京商議抗清大計;李巖在李自成賊部,但不得重用,賊對其猜忌頗多,可綁架到南京。其余人等你派人查詢。”
“你們東廠兒郎為國效忠的時侯到了。切記,不得派魯莽之人讓事。”
“都記得了?”
“奴才記住了,奴才必不辱使命。”盧九德叩頭答道。
“去吧,一切保密,不得讓任何其他人員知道。派出人員單線聯系。將本王抗擊建奴,掃平賊寇的決心告之他們。本王繼位后,將昭告天下,他們也能看到本王之心意。”
“小艷艷,你把名單銷毀。”
“奴才告退。”盧九德磕完頭退去。
明末,抗清將領、義士一大把;能工巧匠也不少。朱由崧只是把先想到的人才找來,暫時沒想起來的后續再挖掘了。
注釋:
歷史人物:
盧九德:明朝末年宦官,南直隸揚州人氏。崇禎時,以太監身份督安徽鳳陽軍隊,抗賊有功。盧九德因擁立福王有功,提督京營,后見國事日非,曾慟哭于殿上。南明亡后,不知所終。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