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在位期間,北齊兵鋒南抵長江,曾兩度兵臨建康城下,雖然都被陳霸先擊退,但其軍隊已經完全控制淮南,終與陳朝以長江為界。
  不過到了后期,高洋生活開始變得荒淫,草菅人命,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在都城鄴城動用了十萬民夫,修筑三臺宮殿,豪華奢侈至極。
  雖然昏虐,但是高洋尚能任用漢人士族,而楊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楊愔因宗族在爾朱氏之亂時被滅,始追隨高歡,后來歷任太原公開府長史、大行臺右丞、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封華陰縣侯。
  他先后娶高歡的兩個女兒為妻,后輔佐高洋建立北齊,歷任尚書左右仆射、尚書令,晉爵開封王。
  高洋晚年性情暴虐,行政錯亂,然楊愔作為宰相仍得信重,善于理政,彌縫其闕,全靠他主持朝政,才不至于亡國。
  議者謂“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維持匡救,實有賴焉”。
  從這尊造像大致也能夠看得出來,相比北魏佛教雕塑像崇尚以瘦為美,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有所不同的是,北齊的造像風格開始走向繁復,開始增加色彩,雕飾,珠寶。
  而面前的這尊佛像開始變得圓潤柔和,深邃慈祥,雖然處于北齊那個荒謬絕倫,窮奢極欲的時代,雖然出自高洋之下第一權臣的供奉之用,可是造像也只在胸前加了一組瓔珞雕飾,沒有多余的色彩和鑲嵌,也表現出了楊愔的賢明。
  造像到了北齊,已經把外來風格與本土神韻結合到了最完美,在外來梵像模本的基礎上,融入華夏古代藝術家們對自己當朝文化的體悟,進而演化和升華。徹底闡明了外來文化的本土化進程所體現的價值和意義,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源遠流長、開放包容和博大精深。
  中國古代雕塑技藝與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到了北齊終于實現,最終造就出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藝術瑰寶。
  這尊無金無碧,本色展露,只在夾苧工藝和雕工造型上大下功夫的造像,在精神和性格表現上堪稱返璞歸真,登峰造極,完全當得起“北齊佛像一出,世上再無其它”這句話。
  想到外面水缸里還有兩尊,周至趕緊拎著水桶,去將它們也搬了進來。
  三尊造像并列的佛教題材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橫三世佛和豎三世佛。
  橫三世佛是指中、東、西三個不同世界的佛,造型為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藥師佛。
  豎三世佛則表示代表前世、今生、未來三個世界的佛,造型為釋迦牟尼佛、燃燈古佛、彌勒佛。
  雖然從供奉牌上的文字能夠看出造像大致應該是一佛二菩薩,可是即便是一佛二菩薩,那也存在好些種。
  比如西方三圣,婆娑三圣,華嚴三圣。
  西方三圣的造型出自《觀無量壽經》,分別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因為阿彌陀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因此這部經《觀無量壽經》,經中講述三圣都在西方極樂世界,因此稱為西方三圣。
  觀音菩薩的特征是頭上有一尊化佛,意味著阿彌陀佛入滅后觀音菩薩將補位成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成為“普光功德山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