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方法很繁復,也很考驗功力,但是書寫出來的字,更加符合晉人講求風骨氣韻、唐人講求氣度豪邁的審美情趣和格調內涵,這才是晉唐筆法。”
        “當然了,書法體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并非說二王筆意就是追求筆筆中鋒,恰恰相反,二王還是運用側鋒的高手,側鋒用得好,會給書法增加秀麗的氣質,這就是書法中所謂的‘側鋒取妍’。”
        “我只是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講述何謂書法的‘法度’和‘傳承’。”周至將筆管上的紙片取下來,將筆交還給林婉秋:“但是僅從這些,我們至少已經能夠看出來,空海禪師的書法,更多的轉折處用的是第三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因此盡管在結字上盡量效彷晉代二王的書風,然而在運筆一節上,依舊顯得比較單調,遠不如張懷豐富,更難追二王,應該是未得高人傳授其法。”
        見到坂本五郎和安宅英一臉色有些發白,周至趕緊說道:“當然了,這并不是說空海禪師就不是偉大的書法家,相反,歷史上不鐘二王的著名書法家也很多,空海禪師能夠取法二王結字,卻在運筆上走出自己的路子,兩相結合,誒……日式料理店那種特殊的楷體,是不是就受了他的影響啊?”
        見周至并沒有詆毀空海禪師,兩人這才松了一口氣,安宅英一笑道:“是的,那套字體,其實就是從空海禪師的《心經》中模擬出來的。”
        周至說道:“其實晉唐的運筆法也不是就絕對適合今天,很多人不知道,書法到了宋代,就發生了一項絕大的變化。”
        “請問小周先生,是什么變化?”安宅英一問道。
        “書寫平面的方向變了。”
        “這是什么意思?”安宅英一更加的湖涂了。
        “秦漢多寫竹簡,書寫者一手持簡,一手持筆,書寫的方式是這樣的。”周至比了一個動作:“書寫的平面大體是垂直于地面的,而筆的方向大體是水平于地面的。”
        “包括帛書,也多是如此,到了晉唐,這樣的書風也保留了下來。”
        “唐代發明了雙鉤法,用來復制名家書法,便是將黃蠟紙覆蓋在書法之上,透過日光描摹筆畫兩邊輪廓,在填充中部,這既是雙鉤這個名頭的來歷。”
        “這也是和當時豎寫的書風相適應的。”
        “與這樣的豎寫方式相匹配,當時的毛筆多用狼毫,彈性十足,可以抵抗自身蘸墨之后的重力。”
        “直到宋代,木制的桌椅開始流行起來,書寫的方式更多地改為紙鋪于桌,變成了書寫平面水平于地面,而筆管方向垂直于地面了。”
        “筆毛更為柔軟的羊毫這時候得以廣泛運用,書寫的方式已經大變,因此書成后的風格,與晉唐也就必然會出現一些偏轉。”
        “就算是最極致的模彷,也會因為這些基礎的改變,而發生一些細節上的差別。”
        “這其實可以視作一種與時俱進的實用變化,而并非藝術和審美上的墮落。”周至最后總結:“死追硬套,反而是誤入歧途了。”
        
(..book5628356283314719826331.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