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都哄笑起來,這肘子是懂部委的,要人家不拿捏你,百分之百滿足你的要求,幾乎都是不可能的,能夠滿足你五成那都是開恩了。
因此不妨將餅子劃大一點,最后哪怕給砍掉一半,落個小餅子也差不多夠吃。
今天只是一個務虛會,算是統合一下思路,研究一下文理跨學科合作的可能性,現在能夠得到一個較為統一的意見,就已經算是超出會議預期了。
這里邊主要功勞,還是周至已經完成的前期工作。
李紅江就握著周至的手,熱切地道:“要不再多修一個信息工程學位吧?我看肘子你雖然是文科生,但信息技術的基礎這么好,多修個學位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精力實在是太有限了。”周至只能婉拒李紅江的好意:“不過那個文字識別系統我是非常有興趣的,李教授要是有興趣,我也可以參與研究。”
“你對編程熟悉不?或者p。”到現在李開江絕不相信周至會是外行。鈀
“我更熟悉語。”周至回憶起當年被代碼支配的恐懼。
“?”李紅江感覺自己好像撿到寶了:“那呢?”
“也還行。”周至問道:“學校這是有新引進的小型機了?可以運行  的那種?”
對于多數人來說,兩人的對話好比天書。
計算機語最基本當然就是直接對芯片操作的指令集,例如最早的打孔紙帶,直接就是零和一的組合。
這種語對計算機來說最直接,但是對人來說最不友好。
于是人們就發明了一套基于芯片的“基本指令集”,這就是匯編語。鈀
匯編語同樣還是針對芯片,但是至少可以讓專業人士讀懂這程序是要讓機器干什么的了。
但是匯編語有個問題,那就是無法移植,因為它是針對某一類芯片開發的,換到另一類芯片上,另一類芯片就看不懂。
于是人類又想出一種辦法,設計出編譯庫概念和更高一級的程序,這就是面向過程的編程語,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語很難,原因就在于它具備匯編語簡潔高效的特征,因此工作迅速,代碼緊湊,可讀性比匯編語好,最關鍵是容易調試,修改和移植。
程序員只負責寫代碼,代碼寫好之后對其進行編譯,就能夠轉化為能讓計算機讀懂的二進制代碼,稱為“應用程序”。
針對不同的芯片類型,編譯庫中有不同的編譯方式,可以將語編寫的程序編譯成能夠在不同系統上運行的程序。
這就解決了程序的移植問題,讓同一個程序,既可以在系統里運用,也可以在蘋果系統里運用,還可以在系統里運用,不用分別編寫三套。鈀
(..book5628356283314723524359.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