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老柴老王老李理解不到這一層來,他們認為憑周至的實力還鑒賞什么高仿的《簪花仕女圖》就是浪費,慫恿他多給自己看幾樣東西。
然而除了瓷器字畫以外,別的東西周至也不算精通,除非大開門一眼準的物件兒外,別的卻也不敢瞎說瞎斷。
到了這里,才發現自己的知識體系其實還存在巨大的缺陷,比如銅器,西南銅器和北方銅器南方銅器都存在巨大差別,充滿了地方特色,受到滇中和藏地的影響頗深,面貌與各大著名博物館里邊的迥異,周至一路過來看得倒是熱鬧,可愣是沒有敢下手的。
還有竹器,不少雕工精美,包漿渾厚,因為斷不好時代,所以只有作罷。
倒是找到幾件大開門的清三代瓷,那些光憑老柴自己的水平都能夠鑒定,也用不著周至多嘴。
不過老柴斷得出來,人賣家也斷得出來,那價格就非常高了,甚至比工美商場里的還要高。
這種現象就說明了另一種情況,就是現在的人們對于文物收藏的跟風開始有些盲目,他們不知道真正的精品應該去哪里買,眼里見識的也多是類似文玩市場上良莠不齊的,廉價的東西,其目的也就是為了“撿漏”,而不是為了學習。
在周至眼里這么做純屬浪費時間,可以說這個文玩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攤位,其價值還不如長江邊隨意撿拾的碎陶和碎瓷。
當然話得兩說,那就是長江邊的古代碎陶瓷,和這里“琳瑯滿目”真假莫變的東西,是兩套價值體系。
最終老李還是出手了,買到了一套牙器。
這個周至倒是能看得準,從風化痕跡和雕工來看,應該是同光時期十三行廣工的手藝,包括了扳指,牙牌,鼻煙壺,調鳥簽子,屬于以前八旗紈绔的標配,但是上面的圖樣卻是歐洲莊園和撐傘老外們的圖案。
也算是西風東漸啟蒙時期光怪陸離的產物,價格還不低,花了老李五百塊。
周至知道老李這筆交易有點虧,因為這套東西會和古玉,古青銅器那樣,再過二十年也升不了值。
原因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國家管控,禁止大量流通,只有少量傳承有序的東西可以流轉,價格根本就炒作不起來。
不過既然是真的,周至便沒有理由阻止老李這筆交易。
就這樣說著聊著看著,三個小時幾乎轉眼就過去了,夏日里天亮的早,很快便連手電也不需要了。
這個時候是搶貨的好時機,市場上的交易好像一下子就變得熱鬧了起來,用人聲鼎沸形容也不為過。
而且好些賣家急著要回去,甚至開始了“甩賣”。
而市場里邊,不少坐家已經開張了,卷簾門拉起來之后,露出里邊的玻璃櫥窗,能夠看得出來,門店里邊東西的品質比地攤上的高得多。
“肘子你對坐家有興趣?”老柴笑道:“要是喜歡一會兒我們找一家坐坐,那些人我都蠻熟。”
這一路行來的確遇到了不少人和老柴打招呼,合著這兒的坐家自己都守著鋪子逛鬼市子撿漏補貨呢。
“要不去大雅齋吧。”老王說道:“那兒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