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銅城,一處工廠的車間廠房里,一名技術人員正在調試一個比電腦機箱還大的裝置。
他很認真,而這個裝置里的齒輪一個壓著一個,密密麻麻復雜到了一個讓人崩潰的地步。整套裝置精密而復雜,每一個細節都閃爍著工業的光輝。
這是一臺機械式陀螺儀的修正裝置,可以根據陀螺儀的轉動,在電機的驅動下調整齒輪的轉動,用來帶動一些關鍵零件的運行。
整個裝置非常的復雜,而且已經精密到了需要專門技術工人,拿著放大鏡小心翼翼的調整的地步了。
“太夸張了,這東西的精度已經超出我們的理解了。”一名工程師看著眼前的裝備,對剛剛收回了手里螺絲刀的同伴說道。
那同伴掀起了自己眼睛上的放大鏡,抬起頭來笑著說道:“你知道這東西究竟是做什么的,所以應該理解它的精密需求。”
“我只是在懷疑,這種可怕的武器怎么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那個工程師把裝置一側的蓋板小心翼翼的扣好,然后開始用輕柔的手法擰上了邊框的螺絲。
“沒什么,1700公里可不是短短的一段距離,想要讓一個東西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飛行那么遠,不做到精密是不行的。”頭上還頂著一個放大鏡的工程師笑著把螺絲刀放在了旁邊的盒子里。
躺在這個廠房中間的是一個用帆布蒙著的巨大管狀物,在尾部還有突出來的四個尖銳的彈翼。
沒錯,這東西就是一枚導彈,也是這個世界上可能參與實戰的第一枚彈道導彈!
為了讓這個東西飛起來,大唐集團的化學品工廠一直都在不停的投入新的生產技術,一直把科技堆砌到了足以生產出火箭發射燃料的高度。
盡管生產這些非常不穩定的化學物質還是相當困難的,但是終究用化學試驗室手工打造的辦法,唐國是搞到了一些足夠讓一枚火箭上天的硝酸與偏二甲肼。
這些東西不是腐蝕性高就是劇毒物,總之都是一些要人命的玩意兒,如果把這些東西灌注到導彈內部,整個導彈經過特殊處理的彈體也就只有兩三個小時的壽命了。
所以擺放在這個廠房內的彈體里面是空的,一切都要等準備就緒再開始操作。
為了保證這枚-3的高仿品能夠順利的飛行1000多公里的距離,并且可以把禮物送到大華帝國皇帝趙凱的面前,唐國的工程師們付出了遠超想象的努力。
他們要保證自己的慣性制導系統一直保持可靠的工作狀態,控制導彈在100公里以上的高度,用用音速的4到6倍飛行,一直到擊中目標為止。
好消息是,那個要擊中的目標有十幾公里寬,十幾公里長,巨大得一眼望不到邊。
壞消息是,這個目標距離他們的發射陣地有差不多1700公里遠,而且實際飛行軌道沒有辦法驗證測量。
“幾天前,不是發射了一枚實驗火箭嗎?”眼看著設備調試完了,兩人又開始了聊天。
“嗯,實驗我參加了,火箭的整體運行沒有任何問題,最終落點也在設計范圍之內。”摘下了手套,丟在了桌子上,頭上還戴著放大鏡的工程師點頭回答道。
他一邊說一邊又摘下了放大鏡,把它也放在了自己的工作臺上:“飛行了300公里,偏差控制在了210米之內。”
“這不是挺好的嗎?六倍的距離,偏差大概也是六倍的話,無非就是不到1300米,完全符合數據要求啊。”同事揉了揉腦袋上不多的頭發,抱怨說道:“為什么還要再提高精度啊。”
“之前的十五次測試,9次失敗,這東西都是手工生產出來的,隨機性太高了,讓人太不放心了。”顯然技術更好的工程師發際線也很靠后了,他抓起了自己的水杯喝了一口之后,才又回答道。
坦白點兒說,以現在的加工精度,去搞射程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確實有些勉強了。
不過大華帝國的帝都距離唐國的邊境大約是1500公里,這個距離已經無法保證飛行堡壘的轟炸安全了。
所以,唐陌想要給趙凱送一份大禮,就只能想個更好的辦法:可以有去無回的導彈,顯然就是一個好選擇。
本來唐國的技術積累,生產比較簡單的2火箭并不是難事,可2火箭太小了,射程才300多公里,無法滿足唐陌攻擊大華帝國首都的需要。
所以唐國的技術部門不得不從更難,技術更先進的戰略彈道導彈入手,照著模樣抄襲射程接近的-3導彈。
因為技術難度的關系,這枚導彈縮短了彈體,盡可能的減小了航程,把射程定在了非常合適的1700公里,算是一種量身定做了。
這樣一來就減小了攻擊精度的難度,理論上可以把誤差控制在七八公里以內。
也就是說,如果以大華帝國的首都最中心點為目標,這枚導彈很大概率可以落在大華帝國首都城內。
如此擺爛的攻擊精度擺在唐陌的面前的時候,他甚至都想取消這個不太靠譜的攻擊計劃了。
在他的印象中,-3導彈的攻擊精度大約在1公里到2公里,想要命中一個城市級別的目標還是非常容易的。
反正他也不想一下子把趙凱給炸死,所以即便沒有蘑菇彈,他也不覺得1公里到2公里的攻擊精度有什么問題。
可他的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們計算出的攻擊精度測算結果卻是讓他哭笑不得的“十公里”!
這種攻擊精度意味著,哪怕目標是一個數十萬上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也有可能打偏……
唐陌又想起了那個嘴唇和鼻孔之間留著一撮小胡子的男人,他覺得他的導彈計劃和德三的2煙花計劃簡直就是臥龍鳳雛。
德三在二戰中一共發射了型導彈18000多枚,取得了擊殺超過30000人的“輝煌”戰果……這已經不能用辣眼睛來形容了,純純的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天才行為。
唐陌覺得如果自己用現在開發的導彈襲擊大華首都,那他和那位阿道夫先生也沒什么兩樣了。
可最近幾天,原本都已經放棄的計劃又迎來了一些曙光:之前唐陌都不準備在這場對大華帝國的戰爭中使用這種秘密武器了,可現在唐陌準備用這個玩意兒嚇唬嚇唬趙凱,讓趙凱盡快結束這場戰爭。
說白了就是虛張聲勢,讓趙凱感受到首都被攻擊的壓力,下定決心趕緊認輸求和。
大規模的扔肯定是扔不起的,不過扔一個兩個的還是沒什么問題的。所以唐陌就開始想盡辦法的,幫自己家的工程師們提高導彈的攻擊精度了。
遺憾的是,實驗室手搓導彈的辦法可以勉強把技術更新的導彈生產出來,卻無法保證這些導彈的質量。
之前的實驗型號,也就是純純的2復制品,幾乎沒給唐陌的工程師團隊提供任何可供參考的實驗數據。
有的導彈飛100多公里就墜毀了,有些導彈的攻擊誤差有十公里那么夸張,簡直慘不忍睹。
這些數據幾乎就是隨機性的,偶爾會有一枚導彈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完美的執行了運行指令,落在了攻擊目標附近。
可完全一模一樣的實驗品,也會出現誤差五公里,完全沒打中目標的情況!
要知道,這可是射程只有300公里的試驗品,而真正要往大華帝國境內發射的可是射程足足1700公里的大家伙!
誰也無法保證,實戰型的導彈究竟能不能帶著1500公斤炸藥飛行1700公里,準確的落在大華帝都的某個倒霉蛋的屋頂上。
所以,為了謹慎起見,大唐集團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員分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團隊,分別在銅城和南業的工廠里,生產了兩枚完全一樣的-3型導彈。
至于說為什么第一種實戰型的導彈叫-3,那就是國王陛下奇怪的武器命名方式作祟了。反正大家都習慣了,習慣了那些詭異的,毫無根據的武器名字。
總之這個世界上第一款即將投入實戰的彈道導彈不叫西風南風,也不叫北風,偏偏就叫東風,而且一上來就是第三代……
“下一輪的實驗是2代試驗品,也就是-2,射程1000公里,一共要實驗3次,如果實驗數據證明我們的慣性制導設備可靠,才有可能往下繼續……”兩個人一邊說著,一邊走到了蒙著帆布的巨大彈體旁邊。
“我真不敢相信,如果十年前有人跟我說,會有這么個東西,我可能會笑他是個瘋子。”伸手摸了摸蓋在導彈彈體上的帆布,參與了如此尖端技術研發的工程師感慨道。
這可能是整個世界第一次擁有了攻擊1000多公里外目標的手段,有了這種武器,距離邊境線一千多公里的皇城都將不再安全。
而此時此刻,這個世界的原住民們還不知道,在唐陌的腦海里,這種武器的終極形態,其實是要搭配上一種全新的超級武器來使用的。
一旦兩者合二為一,就可以開啟一個全新的篇章。
“可不是么?我就是親眼看著面前的這個大家伙,也不敢相信它能夠飛1700公里,命中大華帝國的都城。”另一個工程師興奮的跟著感慨。
……
冰冷的海水拍打著甲板,一艘型潛艇正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隨著海浪上下沉浮。
靠在已經結冰的欄桿上,艇長端著望遠鏡,仔細搜尋著海平面上可能存在的目標。
“艇長!我覺得我們被耍了!這種鬼地方根本就不可能有敵人的戰艦!”一個潛艇上的水手穿著厚厚的呢子大衣,在海浪的噪音里大聲的對自己身邊的艇長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