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舒小聲問道,“這……真是湯餅嗎?湯餅是這么做的?”
雅琴也小聲回答,“剛剛小姐說,是從古書里學了古法湯餅,你別說了,看著就是。”
“哦!哦!”
蘇明妝心想——湯餅當然不是這么做的,這是她自己發明的湯餅。
這特殊的湯餅,還有個淵源——
從前,嘗遍天下美食、異常挑剔的她,不喜味道平平的湯餅。
后來夢中落魄,她又生病,那天她在簡陋的房子里饑腸轆轆,屋外飄著鵝毛大雪,她凍得瑟瑟發抖,連口熱水都沒有。
她思念過去、想念母親,也想吃一口熱氣騰騰的湯餅。
她裹著破爛被子里,在床上哭了好一會,卻發現除了肚子更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她也不懂,自己為何會想吃素來最瞧不起的湯餅,但卻越來越想吃。
她咬牙掀開不算溫暖的被子,沖入寒冷之中,絞盡腦汁地思考湯餅的做法。
按照道理,應該是先把面粉和成面團,然后搟成面餅,或用刀切、或用手撕,成一條條的面,再煮入湯中。
她當時如何會和面?
就這么把水一股腦地倒入面中,好好的一盆面、也是當時她僅存的一盆面,就這么被她搞得面不是面、粉不是粉。
當時她氣得嚎啕大哭、還動手打自己,最后哭也哭了、打也打了,依舊饑寒交迫。
之后她胡亂地做了湯,煮了不是湯餅的湯餅,吃了下去。
湯餅固然是不好吃的,她依舊吃了個干干凈凈。
再后來,她發現做湯餅最省銀子,便繼續做湯餅,進而形成一套自己做湯餅的方法。
廚房內,
眾人本以為小姐是臨時起意,照著古書胡亂做,卻沒想到神奇的一幕出現了——伴隨著水滴一點點落入面盆,小姐另一只手熟練又有節奏地攪拌,那面粉并未和成一團,卻成了顆粒均勻的長條。
準備好面后。
小姐又在鍋里燒油炒菜、加入香料,瞬間廚房里香氣撲鼻。
習秋狠狠吸了一口,“我也想吃!”
炒好了菜,蘇明妝又用瓢舀了水來,嘩地一聲澆入剛炒好菜的鍋中。
水沸后,將之前的長條面團倒了進去,用炒勺攪合。
再等水開后,舀出來,灑上香蔥末。
這回不僅習秋想吃了,包括王嬤嬤在內的所有人,都想吃!
雅琴哭喪了臉,道,“之前我以為,我是雁聲院廚藝最好的,誰能想到,我連小姐的一根手指都敵不過啊!”
——
——
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云:“舉箸食湯餅,祝辭添麒麟。”
明早7點見,(`)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