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官場先鋒晟 > 第5章 意外頻頻

                第5章 意外頻頻

                周一早上剛上班,縣委辦主任陳復達就接到新上任縣委書記韓子學的電話,十分鐘內安排車輛和相關人員到鄉鎮視察!

                “韓書記,頭一站先去哪個鎮?”

                “上車再說!”

                放下電話陳復達困惑地搔搔頭。他當縣委辦主任十一年,先后換了四任書記,最難伺候的就是這位韓書記:首先是喜怒無常,前一分鐘還笑瞇瞇,轉眼就會大發雷霆,翻臉比翻書還快;其次是對細節講究到苛刻的程度,上周五看到縣委辦發的紅頭文件,認為紅顏色不夠鮮艷,立即要求全部銷毀,換彩墨后重印;還有頭腦里不斷翻花樣,導致頻繁改變主意,令縣委辦所有人忙得焦頭爛額,私下說韓書記剛來了五天,工作量比以前五個月還多。

                九分二十秒,韓子學帶著江秘書步出大樓,陳復達已安排妥當:十五座公務車,成員有組織部梅部長、宣傳部井部長、建設局、農業局、海洋局等相關部門局長。

                車子駛出大門,韓書記才慢吞吞說:“去興灶鎮。”

                陳復達迅速打電話通知興灶鎮黨政辦,要求安排會議室,整理回報材料,若有可能聯系鎮上規模較大的企業做好參觀準備。

                黃海縣內河流眾多、水網密布,一路上橋也比較多,當駛過一座雙拱水泥橋時,韓書記陡地問:“建設局老張呢,這座橋叫什么名字?”

                張局長一愣:“大概是……溱龍橋吧……”

                韓書記命令江秘書:“查地圖!”

                過了會兒江秘書瞟了張局長一眼,輕聲道:“白馬橋。”

                再開了十多分鐘,韓書記又問:“這座橋叫什么?”

                張局長額頭直冒冷汗:“應該是……是……邱王橋……不知對不對?”

                江秘書同情地說:“不對,是禹高橋。”

                車子繼續前行,五分鐘后韓書記問:“這座呢?”

                張局長快崩潰了,垂著頭象是檢討:“不,不知道……”

                “停車!”韓書記大吼一聲,車里所有人都嚇得一哆嗦,只見他指著張局長說,“下車,給我立即下車,站在橋旁邊把名字想好了告訴我!”

                可憐的張局長為官二十多年,何曾遇過今天這種窘境?在眾人的注視下一步步下了車,垂頭喪氣站在橋邊。

                韓書記一揮手:“開車!”

                三十多分鐘后車子抵達興灶鎮,遠遠看到幾輛小轎車停在“興灶鎮人民歡迎您”的標牌下,路邊一群人顯然是鎮領導率領的歡迎隊伍。

                韓書記霎時臉沉下來,吩咐道:“車子不停,直接過去!”

                公務車加速從路口駛過,歡迎人群全都驚呆了,呆若木雞看著遠去的車子。

                “下一站是哪個鎮?”韓書記突然問。

                陳復達已有被直接打臉的感覺,尷尬之余陪著笑臉道:“再往東就是海邊了,只有一個鎮叫三灘鎮,經濟總量、增速均列全縣倒數第一……”

                “就去三灘鎮!”韓書記想了想補充道,“不要通知,直接過去看看他們在干什么!”

                已被打過一次臉,這回陳復達壓根不敢打電話:“是,是。”

                車上領導們都有種預感,今天韓書記要大開殺戒,斬落幾名官員立威,剛才張局長算一個,接下來不知是哪個倒霉鬼。

                三灘鎮,縣領導暗地里都叫它三嘆鎮:鎮領導們接待縣領導時嘆口氣;回報工作時嘆口氣;送別時嘆口氣。究其原因是三灘鎮的經濟太差了,如果按沿海發達地區鄉鎮建制標準,它早應該撤鎮合并給興灶鎮。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三灘鎮可謂紅得發紫,當時近海淺水區每年春季繁殖著大量鰻魚苗。因為鰻魚苗無法人工培育,日本人又特別喜歡吃,國際市場需求量非常大,最高峰時每尾價格50元以上,被稱為“軟黃金”。三灘鎮原來就是從海邊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家家戶戶都有船,長年在海上討生活。市場上興起鰻魚苗熱后,絕大多數漁民都花大價錢換噸位更大的船,添加人手,以捕撈更多的鰻魚苗。那幾年漁民們確實富得冒油,小洋樓、鄉間別墅爭先恐后建成,酒樓、舞廳、浴城比比皆是,最流行的說法是三灘鎮人打麻將,在一百面額沒問世前,輸贏不是一張張數,而是拿尺量;現金不是塞在口袋里,而是扛著大袋子進麻將館。三灘鎮的富裕可見一斑。

                俗話說盛極必衰,一方面過度捕撈使得鰻魚苗資源日漸枯竭,三灘鎮漁民不得不到更遠的海域,從而增加了捕撈成本;另一方面杭州灣那一帶由于海水溫度度,刺激鰻魚苗繁殖,連續幾年取得大豐收。導致鰻魚苗價格大跌,最低谷時只有4、5元錢一條,抵銷出海的人工費用都不夠。三灘鎮漁民們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人因為高投資而債臺高筑,至少一半漁民用不起大噸位船索性拖上岸閑置在自家屋后面,形成三灘鎮獨特的“家家有院,院里有船”的奇觀。

                捕撈是三灘鎮的支柱產業,鰻魚苗價格崩盤后全鎮經濟一敗涂地,加之這里離縣城七十多公里,交通不便,外來資本不敢隨意過來投資,結果造成僅有幾家鎮辦企業奄奄一息,全靠政策扶持硬撐著。

                鎮領導們多次到縣里要資金、要政策,可相關部門也不是呆子,同樣一筆錢投給投資環境好、產業鏈完備的鎮,與投給三灘鎮相比,哪個更能出成果?幾十萬、上百萬扔到水里還能濺點水花呢,放到三灘鎮等于扔進無底洞。

                所以三灘鎮領導們歷來采取的態度就是得過且過,熬到一定資歷設法調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