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也要跟上,目前沖鋒.槍,各類步槍,手槍的速度可以稍稍放緩,讓四廠和五廠來制造。
一廠全力制造馬克沁,要不了多久,又要大戰了。
大秦重工的壓力很大,未來要承擔更多的武器制造和武器研發。“陸源說道。
牛鐵柱皺起眉頭,罵罵咧咧的道:“又是那個國家背信棄義了,他娘的,這些孫子,真不怕死嗎?”
“這一次跟三國沒關系。”陸源擺了擺手,也沒有在一廠呆多久,又馬不停蹄的去給李大龍上強度了。
繼75毫米的愛之后,李大龍又給了陸源一個驚喜!
這是......105毫米的愛?
陸源喜不自禁,看著眼前的105毫米榴彈炮,心狠狠顫抖了一下。
“大龍,這榴彈炮,什么時候造出來的?”
“陛下,就前些日子,剛新鮮出爐的,才打了上百發炮彈,目前暫時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李大龍解釋道:“鍛造方面不是問題,但是零件生產是問題,為了方便組裝,設計組的人,將75毫米榴彈炮的一些部件挪用到了105毫米榴彈炮上來。
目前測出的最大射程是20里,殺傷力巨大,就是太重了,需要兩頭牛或者三匹馬來拉。
只可惜,目前為止還沒有造出內燃機。”
大秦有蒸汽機,而且,在他接手北涼的第二年,就讓人研發,研發兩年后,就出來了。
只不過,一直是機密中的機密,運用于各大工廠。
“不著急,內燃機遲早的事情。”陸源早些年,也收了幾個有天賦的弟子,這些弟子大多數都投入了科研中,比如內燃機項目,就是陸源一個叫諸葛敬的弟子在主導。
這塊陸地太大了,想要從中土的北邊到南邊,馬不停蹄也需要三四個月,只有現代化交通工具,才能縮短時間。
“盡快量產吧,不過,還是以75毫米榴彈炮為主。”陸源說道。
75毫米榴彈炮,重量輕,易攜帶,適合野戰。
105榴彈炮自重兩千多斤,想要翻山越嶺,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