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看完印度的原教旨主義經文后,戚繼光徹底懵了。
他每到一處征戰就喜歡收集各類的書籍來觀看,到倭國也不例外,只是在印度這次看見的經文徹底驚呆了他。
構思之精巧,邏輯之縝密,對理性之探討可以說遠超華夏!
“這也是為什么殿下曾經說過,現在咱們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字就是誕生于印度的吧!”
即便朱標也不得不說,印度人在數學和邏輯方面確實有一套。
這些東西用在宗教上,所以才孕育出了佛教。
這也讓戚繼光意識到,朱標為什么要拿下這塊地盤。
印度人其實并不蠢,他們在數學方面擁有不下于華夏人的傳承和知識,只是這些知識被上層壟斷而已。
將這些寶貴的知識奪取回來,對大明的文明也是巨大進展。
在這一點上,戚繼光早就沒有天朝上國的思想了,來到倭國后,他才見識到倭國的軍制發展也有不少優于大明的地方。
目前在印度,最開始對印度的印象是一群奇葩,現在卻發現印度人身上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戚繼光都將這些一一整理寫成了奏折,用電報傳輸給了朱標。
朱標看完后還跟他探討了很久,在電報里跟戚繼光仔細探討了印度古代數學的發展和邏輯學的發展。
后來這探討電報人數越來越多,就加入了身在應天城的張居正和王陽明,大明最頂層的四個掌權者都贊嘆起來。
尤其是王陽明!
拿到這些印度原版的佛教經文后欣喜若狂,因為他原本就是個佛教信徒。
所謂的心學,其實就是三教合一,這三教合一,道家文化本來就在華夏文化之中,他所謂的三教合一其實也就是融入了佛教罷了。
以及心學中的這個心字,和佛教禪宗所講的心外無物,是一件事!
可想而知,他有多么推崇佛教了。
如今看得見佛教的發源地印度的經文,這里面有很多經文都是華夏所沒有的,玄奘取經也只取來了一部分,刪改了一部分。
看完之后,此時身在西安城組織當地土地改革以及商業改革工作的王陽明,一天連寫了四份電報催促戚繼光,千萬不要小看此事,將印度的經文和知識全部整理回來給自己,自己有大用!
戚繼光聽完這話,自然也是照辦。
匆匆的兩個月時間,就在這種忙碌中過去了。
說忙碌也不太對,朱標這段時間反正是在海島周邊欣賞風光,順便研究一下印度的文化,然后掌控各地的事情。
每天的電報,讓朱標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尊巨大的蜘蛛,各地的無線電報便是自己的蛛網。
身在蛛網中心的自己,可以隨便撥動蛛網上的任何一個點,都會引起蛛網之下的巨大震顫。
只需要一個命令,從大明東海到大西洋上任何一個點的國家都要遭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