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煌煌天下,誰敢輕圣人?
那都只有遠古圣賢,才被譽為圣人,這天下已三百年沒有誕生一個圣人了。
可高陽卻說,這心即理,致良知中,蘊含著圣人之道,這話要是傳出去,只怕會震驚整個天下!
高陽卻異常鎮定,他一字一句的道,“心即理,便是說天理不在四書五經的教條里,也不在朝堂的權衡算計中,而在每個人的本心之內!”
“正如見稚子墜井,會不由自主心生惻隱,見到親人受苦,會止不住的心疼,這些藏在骨血里的本能反應,就是最純粹的“理”。”
“心之所向,便是天理!”
“心之所向……便是天理?”
楚青鸞喃喃念道,心中震撼。
她只感覺,她的眼前仿佛打開了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門,通往亙古未聞之境。
“那致良知呢?”
上官婉兒按捺不住心頭翻涌的驚濤駭浪,目光灼灼地追問。
“致良知便是,人的本心會被各種東西所蒙蔽,就像鏡子上有了臟東西,需要擦拭,“致”的過程就是擦拭這些塵埃,使本心重放光明,讓良知重現澄澈!”
“心即理,致良知,二者結合,便是知行合一!”
“而這,便是圣人之道!”
嗡!
這四個大字,如同洪鐘大呂,直擊上官婉兒和楚青鸞的腦海,掀起了滔天駭浪!
她們止不住的呢喃著,揣摩其中的大道之義!
高陽負手而立,看向窗外的天穹,淡淡一笑道,“不過,我高陽并非圣人,我所明悟的道,與這圣人之道,終究有幾分偏差。”
“偏差?”
二女聞,有些愕然。
高陽偏過頭,直視著兩人道,“圣人所說的致良知,乃是先天便具備的道德直覺,我這人并非好人,也當不了什么圣人,良知雖有,但不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