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這么兩支兵馬,防守有余,進攻不足,是絕對不可能抵擋的住建虜北虜的攻勢的。”孫承宗搖搖頭出道。錢龍錫問道:“閣老為何這樣說?”
“此二地的兵馬,袁元素恐怕比我這個老頭子要熟悉的多了。可是現在不能讓袁元素來分說一二,就讓老夫來給錢大人和圣上解說一二吧。黑云龍是薊鎮副總兵,麾下兩萬人馬戰斗力并不強,八千騎兵雖然是正兵,但是眾所周知,袁元素在遼東一向是將餉銀優先供給給關寧軍,遵化城外圍城打援,已經將薊鎮大部分兵馬圍殲,此時黑云龍手下兵馬士氣定然不振。八千騎兵不過一千余家丁,剩下的戰斗力如果老夫所料不錯恐怕還沒有宣大的騎兵強。而麻登云和孫祖壽當日駐防灤州和三屯,兵力分散,而且騎兵很少,山海關一線的騎兵已經跟著趙率教和袁崇煥進入關內,現在也就是能保住灤州不失,讓金兵不能攻下山海關從背后攻擊寧錦防線已經就算不錯了,步兵守城可以,如果貿然出擊恐怕是有去無回。”孫承宗這么一解釋,眾人立刻認識到了形式的嚴峻,薊鎮沒有兵馬,后面的勤王兵馬又沒有到,這可如何是好?
金鑾殿上的氣氛略略有些尷尬起來,崇禎也是嘆了口氣,難道就任憑建虜肆虐,一幫文武大臣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種事情傳出去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大明的文人武人都是貪生怕死之輩,而他崇禎皇帝是這些人的頭兒,豈不是要背負千古的罵名?這在崇禎皇帝看來是絕對不能忍受的。他立刻出道:“朕知道要想阻止建虜肯定是非常困難之事,可是諸位愛卿,如果朝廷一點行動都沒有,天下人會怎么想怎么看,朝廷人心盡失又有何好處?諸位難道就沒有良策嗎?本來昨夜韓首輔跟朕商議,此次京師大戰,以孫閣老為首,眾將士辛苦,特別是城外鏖戰的尤總兵,侯總兵,等人功勞都是巨大,特別滿總兵還以身殉國。朕以為要好好封賞諸位。可是首輔說的也對,戰事尚未結束,等建虜被趕出關外,朕再一并論功行賞。現在朕希望諸位能建獻策,再立新功。尤總兵,你是這次城外兵馬的主將,你有何良策?”
崇禎這么一番話一說,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本來準備封賞諸位的,但是皇太極還沒走,還不知道后面有什么變化,現在封賞為時尚早,如果諸位后面的表現不怎么樣那封賞自然是沒有多少的。而且崇禎直接點了尤世威的名字,讓尤世威好不尷尬。這個議題剛剛開啟,這么短的時間內尤世威又能有什么良策。他支支吾吾半天,最終只能說道:“啟稟圣上,臣有罪,事起倉促,本來臣等就是準備和閣老討論一下往后的戰事的,可是突然被皇上召見,臣。。。臣。。。一時半會也沒有良策。”尤世威說完,惶恐的跪在地上。
“侯總兵,你呢?”崇禎轉而問侯世祿道。“這,這,臣也尚未有良策。”侯世祿也是惶恐跪下。身后楊國棟,侯拱極等人生怕圣上問到自己,都是紛紛跪在地上請罪。崇禎站起身來,長嘆一口氣道:“國事艱難如此,難道諸位就沒有一個人能為朕分憂嗎,孫閣老,韓閣老,你們也沒有辦法嗎?”孫承宗和韓爌都是起身,他們手上無兵,有道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上沒有多余的兵馬,又怎么能派出兵馬去阻擊金兵呢。
(漁夫按,歷史上,明軍在進行了京師保衛戰之后,是有幾支兵馬前出追擊皇太極的,奈何技不如人,還沒追到通州就被全部擊潰,有人戰死有人投降,在這里就不展開敘述了。反正金兵將明軍吃的死死的,本來薊鎮的野戰部隊就被皇太極一掃而空,結果皇太極就這么大搖大擺的,以遵化城為倉庫和圓心,將八旗和蒙古諸部以旗和部落為單位,全部散開,在通州到山海關一線進行了瘋狂的搶掠燒殺,俘獲了大批的人口,牲畜,糧食,財物。都囤積在遵化城。遵化城儼然變成了后金的臨時倉庫。不僅僅如此,皇太極是殺戮和招降兩手抓,發布了很多招降的諭令,并且沿著通州一線攻打過去,這些地方在前面的戰斗中早就損失慘重,根本無力抵御皇太極的進攻,從次年正月開始,皇太極一路攻下了通州,遷安,遵化,灤州,永平,兵鋒直逼山海關,山海關總兵朱梅只能下令全線死守,根本不敢和皇太極硬碰硬,最后金兵在關內肆虐了三個月之后在次年的四月份退兵,臨走之前阿敏還對永平進行了**。被后金殃及的區域全是生靈涂炭,百業凋零。這導致了這些地方的居民對明朝的不信任,后面清兵接連五次入關都有很多人投降,最終清兵建立起了漢八旗,也就是后期的綠營兵,這跟己巳之變明朝的不作為有很大的關系。)
崇禎看到韓爌和孫承宗也是不答話,又大聲的問了一遍:“諸位愛卿無人為朕分憂嗎?”話音剛落,從大殿的角落傳來了一聲洪亮的聲音,“末將愿意為圣上分憂!”大家紛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他們都在想是誰,誰膽子這么大,幾位閣臣都沒有辦法,他能有辦法?而且聲音是從角落傳來的,那很明顯肯定是末尾的一個小官,這種不入流的小官也能有辦法?只有孫承宗突然一驚,向身后看去,聲音這么熟悉。這小子,難道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