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逆天明末三十年小說 > 二百一十五章 反間計

                二百一十五章 反間計

                南海子,金兵大營,如果縱觀整個金兵大營的話就會發現皇太極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布置。自從大軍移駐南海子之后,按照慣例大金國依然是以旗為單位,八旗分為八座大營,而蒙古各部是按照部落為單位,每一個出兵的部落聚居在一起,但是他們的營地有大有小,比如科爾沁部,扎賴特部就是扎下了萬人大營,而巴林部,扎魯特部等小部落都是以幾千人為單位扎下大營,之所以說皇太極的布置很有意思,那是因為皇太極創造性的將所有蒙古部落的大營放在中間,而八旗的大營東西南北,西南,西北,東南,東北八個方向將蒙古各部的營地圍在了中間。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皇太極對蒙古各部的忠誠度不信任的緣故。

                也不能怪皇太極,蒙古草原本就是一盤散沙,游牧民族一向只相信拳頭,誰的拳頭硬他們就聽誰的號令,現在皇太極的拳頭硬,當然是聽皇太極的,但是蒙古草原也分左翼右翼,林丹汗那邊還有一大群部落聽命于他跟皇太極作對,他倒是想恢復成吉思汗昔日的榮光。那么他和這些蒙古部落有沒有聯系?這一點皇太極也不敢肯定,而且一旦八旗女真受到削弱,他們指定要溜,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皇太極美其名曰保護他們,將他們圍在了女真大營的中間,如果蒙古各部有一點異動,那么皇太極會第一時間發現。

                除了女真大營和蒙古各部的大營之外,在蒙古部落的角落里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營地,他們是降兵的軍營,此時駐扎了一千多**火銃手和兩三千明軍投降的炮手和火器兵,另外在關外和入關以來抓到的一些俘虜也關押在其中,他們其中有很多都是到現在不肯投降的**人和明人,皇太極也將這些人一并帶來了,在路上凍死餓死了不少,現在還有數百人,他就將這些人安置在降兵軍營里面,由這些降兵去規勸他們,皇太極現在的策略就是以明制明,以**制**,以蒙古制蒙古,利用他們自己人打自己人的這種方式來保護大金勇士的生命。

                此時,在降兵大營一座到處漏風的破帳篷當中,兩個被俘虜的**人正在說話,一人道:“洪大人,建虜將我們帶到上國京師,這是要干什么,是要證明他們有能力征服上國嗎?”,另一人接口道:“哼,這些蠻夷,如何能征服天朝上國,也就是欺負欺負我們**。”

                原來是金兵出兵之前為了解決后顧之憂,在丁卯之亂之后再次對**邊境進行了一次打擊,目的是震懾**,讓**在皇太極領大軍出征明朝,國內空虛之際而沒有后顧之憂。這次戰役在**歷史上也被成為己巳再亂,金兵攻打了**的義州等邊境地區,斬殺**邊軍近五千人,傷近萬人,**龜縮防線之內而不敢北顧,皇太極成功達成了此次戰役的戰略目的。現在在軍營中的這兩人正是在這次戰役中被俘虜的義州判官洪碩煥和義州都護府使樸南奎。兩人都是義州城的中級官員,在義州被攻破之后不肯撤退死守城池,最終不幸被俘虜,皇太極對**這種小國一直是不采取滅亡政策的,而是不斷的攻掠他,削弱他,最終達到同化他的目的,包括后來的丙子胡亂的南漢山城之戰,皇太極依舊沒有采取消滅他們的手段,而是迫使**投降,侍奉金國為宗主國,不能不說,這是非常聰明的一招,不斷的削弱明朝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而后來的清國作為一個完整的政治政權,徹底完成了從蠻荒到文明的過渡。而自稱為小中華的**的投降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此次西征,皇太極特地將這么多**的俘虜帶過來,就是要讓他們看看,大金國是怎么征服他們口中的所謂天朝上國的大明的,而大金在城下接連和明軍血戰,卻并沒有獲得太大的優勢,反而折損了不少勇士的生命,在出征明朝之前,留守大本營的金國重要謀主范文程給皇太極提了一條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他說現在縱觀寧錦防線或者是遼東鎮,其實都是以袁崇煥為中心的,這是人治而不是制治,所有的兵將都是以袁崇煥這個人為主心骨,只要沒有袁崇煥這個人捏合這些驕兵悍將,那么整個遼東就會是一盤散沙,所以應該想辦法干掉袁崇煥。況且袁崇煥是整個大金的敵人,那么如果能殺死袁崇煥對于皇太極的威望將是巨大的提升。從一開始范文程就建議除掉袁崇煥,而皇太極廣渠門之戰猛攻袁崇煥的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能陣斬他,那么大金吞并遼東指日可待。

                但是現在好像比較困難,明軍的抵抗意志超乎皇太極的想象,硬拼的話,明軍死多少都不要緊,可是八旗的勇士們死一個可就少一個。皇太極這幾天都在苦思冥想怎么除掉袁崇煥,可是他想了半天都不知道從哪里入手。正在苦惱的時候,一個衛士來報:“大汗,帳外漢文館學士鮑承先求見。”皇太極一愣,鮑承先?他來做什么?

                鮑承先,山西應縣人,后入漢軍正紅旗。清朝初年著名大臣、謀士。鮑承先原是明朝副將,萬歷年間為參將,天命六年,他投降后金,仍為副將。清太宗天聰三年,進入文館,隨皇太極攻打明朝京師順天府。此時他正在軍中,聽到很多將領說皇太極這兩天食不甘味,說話也是心不在焉,鮑承先何等聰明立刻猜到了皇太極在苦惱何事,所以不請自來。也想碰個運氣,如果自己的計策成功,那么自己在皇太極面前甚至可以取代寧完我和范文程的地位。

                皇太極命人宣鮑承先進來,鮑承先穿著跟金人一樣的服飾,帶著獸皮帽子,腦后早就剃成了金錢鼠尾,他一進來就翻身跪倒,匍匐到皇太極腳下道:“偉大的天聰汗,您的奴才知道您在苦惱什么,不如就讓奴才替您分憂可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