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逆天明末三十年小說 > 一百三十四章 所見所聞下

                一百三十四章 所見所聞下

                又有很多看起來年紀較大的男女,手上拿著掃帚簸箕,站在一旁。馮澄世不解其故,便對其中一個約莫五十余歲的婦女問道:“大嬸,請問你們拿著掃帚簸箕是做什么?”婦女看見馮澄世的打扮是個斯斯文文的書生,當下敬重起來,自從周之瀚主持義務教化工作以來,整個太平府對于教育這個事情是越發的重視起來,像馮澄世這種一看就是有學問的人在太平府是很受尊敬。特別是書院立下規矩,每人都要佩戴院徽。學生是白色小鐵牌,上面刻著自己的名字和年級。比如福松的牌子上就寫著,鄭福松低,四個字。而先生佩戴的是紅色的牌子,同樣寫著姓名和所教授的年級。

                佩戴紅牌子的先生在太平府擁有許多民間自發的特權,因為很多人的孩子都在書院讀書,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書院里好好學習,將來出人投地,所以對書院先生們的尊敬都是落實在行動上的。比如有一次吳應賓想吃板鴨,便去街上采買,但是放學的時候忘了將胸牌取下,賣板鴨的老板一看見紅色胸牌,雖然他不識字,不知道那是吳應賓三個字,但是肯定是城北書院的先生,自己的孩子說不定就在他的手下讀書。所以賣板鴨的老板堅持不收吳應賓的錢。搞得吳應賓莫名其妙,自己也不認識這個老板啊。老板指指吳應賓的胸前,吳應賓低頭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老板是因為自己先生的身份才如此客氣,末了老板還對他小心翼翼的說:“先生,我噶小家伙叫王小春,中年級的,要是在您那拐,您哈能照顧照顧啊,以后您到我這拉買板呃子,我都表錢,你要歡喜切,我天天帶你送。”

                這種事情在太平府到處都發生著,比如排隊買米,要是哪個先生被認出來了,排隊的人都會說道:“先生請。”然后自動的讓先生先買。雖然先生們也不愿意這樣,可是難以抵擋民眾的熱情,教育這件事情在周之瀚,王嵩,阮星,阮輝,劉毅等人的大力宣傳下被提到了太平府民生第一要務,特別是青弋軍要征召士子學生參軍的時候,更是掀起了一股熱潮,別的不說凡是能被選中進入青弋軍當教員的,一個月五兩銀子。這么高的月薪難怪太平府的士子們人人振奮,紛紛都想將自己的有用之身投入軍營。

                所以當馮澄世開口問道這個大嬸的時候,大嬸甚至有些激動,自己的孫子在城北書院低年級,說不定這個先生就是自己孫子的師傅,大嬸的手都有些局促的不知道放在哪里,非常恭敬的說道:“回先生的話,俺們是這里的保潔員,周大人在很多地方招募了年紀比較大的人去當保潔員,比如俺每隔一刻鐘就要和同伴一起對菜市進行清掃,周大人說經常除去不潔物有利于防止瘟疫,防止滋生蚊蠅,一個月府衙能給俺們半兩銀子。”

                馮澄世對這個大嬸如此恭敬的態度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聽到大嬸的回答更是有些震驚,在大明現在這個世道,特別是他是從福建過來的,那種天災之下人們易子而食的悲慘景象他是見過的,沒想到這里竟然還有空進行衛生管理。著實讓人驚奇,這太平府著實有些讓人看不透了。讓他更驚訝的還在后面,他剛才在外面聽到里面的叫賣聲就覺得好奇,這里的物價好像非常便宜。所以他進去之后仔細的轉了一圈。沒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里的物價竟然如此便宜,比如一石米只要一兩銀子,一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這比大明其他的地方的物價要便宜很多。

                其實這跟劉毅和總會的功勞是分不開的,本身蕪湖就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再加上劉毅和總會動用大量的力量發展民生,雖然是為他們創造利益,但是普通民眾在這其中也收獲了實惠,比如說以太平府一地的勞動力去工坊,制造總局,船廠,碼頭等等地方工作根本就不夠用,所以工人的薪水也比較高,前文也介紹過,甚至婦女的工錢都要超過自家男人。用現在的話說,這里的人均gdp比大明其他地方要高很多,生活富足,各種生活物資被創造出來,利用系統化的生產方式生產的東西價格就會便宜。就好比前文說到的工坊流水線那樣。太平府的盜匪早就被清剿一空,沒有天災人禍,反映到糧食蔬菜方面就是產量頗豐。東西多了價格自然就便宜了。而且因為緊鄰長江,通過長江運輸,這里的瓜果蔬菜種類也是繁多。

                鄭芝龍對菜價和糧價倒是沒有特別清楚的認識,但是馮澄世不一樣,馮澄世長期生活在底層,對于物價是非常敏感的,他和鄭芝龍介紹說這里的物價如何如何便宜,鄭芝龍聽了也是感到驚異,但卻沒有直觀的感受。兩人正說話間,福松和錫范說道:“爹,我餓了。咱們不是說好要去吃好吃的嗎?”

                鄭芝龍一拍腦門竟然一聊天把這一茬忘了,自己的肚子也在抗議了。兩個大人牽著兩個小孩來到了薈萃書院門口。只見薈萃書院的門樓極大,上面一個匾額,上面幾個大字,薈萃書院,落款竟然是陳嚴齡,原來城北書院是蕪湖第一座興建的大型書院,在落成的那天劉毅特地請陳嚴齡來題字,所以才有了這個匾額。書院前前來送孩子的家長絡繹不絕,高年級的孩子基本都是結伴來上學,低年級的孩子一般都是大人陪同。讓鄭芝龍和馮澄世同時吃驚的是,竟然有女孩子背著小布包來書院。鄭芝龍驚異的問福送道:“福松,書院還有女學生嗎?”

                福松認真的點點頭道:“有的,每個年級都有一個女學生的學堂,她們不和我們一起上學。”馮錫范也插道:“是的是的,福松說的沒錯,只不過她們人數不多。”

                馮澄世卻對鄭芝龍說道:“將軍,自古女子無才便是德,馮某認為此大謬,無論男女都應學習圣人教化,這樣才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海內清明,大明境內有錢人家的小姐也是習讀詩書的,但像太平府這樣集中教學,卻是首創。又是一大善之政,看來太平府的府衙是有能人的。”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這竟然是劉毅強烈要求開設女堂的,雖然現在送女孩子來讀書的人很少,但是劉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女學生接受教育。

                一行人來到書院正對門的早點攤群,略略一看好像有十數個棚子,深秋時節天氣轉涼,但是棚子里面卻是熱氣騰騰,人聲鼎沸。原來這些棚子也是府衙設置在此,商戶想要用,就要每個月付給府衙租金,城里很多有名的小吃都在這里設置攤點,將生意拓展開。鄭芝龍他們一家家看過去,第一個棚子上寫著味濃湯包,福松說:“爹,這個小籠包子可好吃了。”鄭芝龍大步走進去,發現里面座位早已經坐滿。鄭芝龍說道:“福松,這里滿了,要不我們去別處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