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子弟演武場就建在蕪湖碼頭的不遠處,緊鄰著青弋江,還沒進演武場,就聽見演武場中傳來陣陣整齊的呼喊聲。程沖斗下了馬,門房向他拱手道:“程先生來啦。我給您開門”說著推開了演武場的木質柵欄門。
劉毅跟在身后拜托門房老伯保管一下他的馬匹,門房應聲去了。
然后劉毅跟著程沖斗踏入了演武場的大門,春日艷陽高照,長江的江水不會像北方那樣上凍,青弋江作為長江的支流,沒有長江那樣的雄偉氣勢,但也有一番別樣的風情,演武場三面設有木質圍墻,而靠著青弋江的那一邊不設圍欄,此時徐徐的江風吹來,空氣中彌漫著江水的味道還有淡淡的魚腥味。
演武場的**分成很多個區域,幾十個穿著練功服的年輕人正在跟著一個教頭練習拳術,只見大家扎著馬步,隨著教官的口令:“出左拳,出右拳,馬步扎穩。”
說著走到一個子弟的邊上一腳踹在腿上罵道:“你他娘的身上的力氣都哪里去了,自己看看馬步扎的什么樣子,你這拳是男人的拳還是女人的拳,這打在人身上有感覺嗎,信不信我一個手指頭就能戳死你。你給我繞著演武場跑十圈,現在就去!”
“是,教頭。”年輕人答道。
“他媽的,沒吃飯啊!我聽不見!”教頭又對他腿上踹了一腳。
“是!教頭!”年輕人大喊道,然后乖乖的繞著演武場跑步去了。
另外一邊又有幾十個年輕人手中拿著紅纓槍,正對著面前的木頭人捅刺著。
槍術教頭在一邊喊著:“出槍,刺!”
“殺!”一排紅纓槍刺出,有的刺中了木頭人,有的卻刺了個空,刺空了的年輕人得到的是教頭的腳踹獎賞。
“師傅,他們練得正是戚家槍法啊。”
“不錯,槍法當中以楊家槍法為第一,戚帥當年在楊家槍法的基礎上改進創作了戚家槍法,也是我大明的武學寶典啊。不僅在軍中,在民間也是廣為流傳,所以民間的武館往往聘用從軍隊退役的槍術教頭來教授戚家槍法。”程沖斗解釋道,劉毅點點頭,原來大明的民間也會學習軍中技法,自己從小就在軍中,對民間的武術不甚了解。
不遠處的地方還有一些子弟在用木刀練習刀法,從刀法看也是練得辛酉刀法,簡單實用,不僅實戰管用,而且也方便練習,沒那么多花哨招式。
程沖斗在一旁補充道:“徒兒,你可知這徽商演武場的來歷。”
“徒兒不知,還請師傅解惑。”
程沖斗沉吟一下緩緩說道:“嘉靖年間倭寇肆虐江南大地,曾經有一股約五六十人的倭寇襲擾蕪湖,因為當時蕪湖沒有城墻,衛所兵又不堪用,所以他們輕易攻入城中,本地商會組織了很多人手才將倭寇趕出城區,我徽商幫派的創始人阮弼先生自那次以后請各大家出錢出力,組織徽商家族子弟訓練武藝,組織了一支地方民兵,后來幾次倭寇入侵都被我們打退,倭寇自此不敢再進犯蕪湖縣城,再后來蕪湖縣恢復城墻,阮先生又出資在這里建立了演武場,每年都將各家子弟送入其中訓練,保衛縣城,倭寇被戚帥平定后,子弟們的任務就變成了打擊盜匪,協助官軍,所以太平府的治安一向不錯,比江北各府都要好,根源就在于此。目前在演武場中訓練的子弟一共有二百一十人,科目是槍術,刀術,拳術,射術。”
劉毅這才恍然大悟心想“怪不得現在還沒到亂世,蕪湖縣城便有這么多人訓練,原來是為了防備倭寇和盜匪,也難怪此地武風這么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