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鎬不愧是搞后勤的好手,粗略分析下戰損就成功預了幾年后努爾哈赤的實力成爆炸式增長,歷史也確實是這樣,薩爾滸大戰之后,明金局勢此消彼長,明朝邊事愈加頹廢,而金國攻城略地定都沈陽,正式完成了一個漁獵部落政權向一個完整國家政權的轉變,最后一步步蠶食領地,統一中國。
“經略所說不錯,此次出兵,三路大軍因信息不暢,軍情延誤,互不知曉各路兵馬的進度,導致被各個擊破,況且建虜勢大,此次遼東會戰,皇太極更是起全國之兵,兵馬并不比咱們少,咱們雖然號稱四十七萬,也不過就八萬多可戰之兵,至于征調的**兵和葉赫兵卻是不濟事,屬于跟在咱們后面撿漏的角色。我這里倒是寫了一份南路軍的軍報,大人可以過目,到時候咱們在潤色一下,想必皇上和朝廷諸公看了也不會太怪罪于我等。”李如柏建獻策道。
楊鎬看了看賀世賢等人,又看了看李如柏,李如柏會意對賀世賢說到,賀總兵本官還有要事和經略大人商討,你先帶大伙去堂下歇息吧。
“遵命!”說罷站起身來,身后諸將也是紛紛站起,拱手躬身倒退幾步,口稱告退。不一會兒堂中就散了個干凈。
楊鎬這才開口道:“子貞啊,你還是武將的性子啊,你說的這些如果放在平日可能也可以搪塞過去,但現在朝中你可能也有所耳聞,三黨和東林黨爭得是不可開交啊,馬上就要京察,東林黨那幫人操縱御史官,到時候肯定會彈劾本官,本官身死事小,恐會連累閣老啊,方閣老當初力排眾議將吾放到遼東經略的位置上,朝中皆知雖方閣老自詡無黨無派,但是與浙黨交好,說是三黨一派也不為過,多少人盯著他的一一行呢,這次兵敗遼東,方閣老引火燒身,到時候方閣老罷官,三黨受挫,東林黨勢大,那朝中的勢力均衡可就要打破了啊。東林黨那是一幫什么人,如果說三黨還能干一些實事的話,東林黨那幫子能臣干將都是博取直名的腐儒,指望他們聞風糾察還行,但若要說到國家大事,哪是那么簡單的,他們太理想化了啊。總是要恢復祖制,總是要政治清明,總是要百姓安居樂業。這些都對可不能在這一朝一夕實現啊,銀,銀,大明處處要用銀,可是賦稅上不來,這些士大夫隱瞞資產,反對商稅,他們這樣做會蛀空大明啊。”楊鎬是越說越激動。
“經略大人,您說的這些本將也不是太懂,本將只知道這些朝政大事讓朝廷里那幫官去操心就成了,咱們只管帶兵打仗,只要打敗了建虜,咱們就是大功一件,眼下變成現在這個局面,我們的軍報還需潤色潤色。”李如柏接話道。
楊鎬點點頭:“不錯,是要潤色潤色。”
“經略大人,本將差點忘了還有一事稟報。”李如柏拍下腦袋望著楊鎬說道。
“哦?子貞有何事,但講無妨。”
“是這樣,本將班師途中,遇到了劉綎麾下千戶劉招孫的兒子,此子名叫劉毅年方十歲。剛才經略大人說幾位總兵兵敗身死,尸骨無存,這個劉毅小小年紀和幾個家丁竟然敢深入金兵太子河行營,搶回了劉綎和劉招孫的首級,還斬殺了一個鑲紅旗的梅勒額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本將命他一起隨在本將軍中,現正在院外。”
“哦?竟有此事?快叫他進來,本官要問話。”一個親衛領命去了,李如柏一邊和楊鎬又細細說了一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