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目前保留的藩屬國其次并不多,除了普利王國和潘迪亞王國之外,像華夏傳統的高句麗、扶余、新羅、百濟都已經成為歷史了。這些國家和地盤都成了魏國固有領土的一部分,統一劃歸安東督護府管轄之下。
只要成為魏國藩屬國,事實上這些藩屬國就失去了獨立和自主的權力,當然好處不是沒有,至少魏國會保證藩屬國王室的絕對統治權,一旦國內有權臣造反或農民起義,有魏國負責幫助**和保證王室的繼位的合法性問題。
刑馬臺國使節大率熊野僅僅考慮片刻就決定了刑馬臺國的命運,同意成為魏國的第三個藩屬國,把石見銀山、生野銀山、鳴海金山、大森銀山、東山梨郡的黑川金山、西八代郡的中山金山,黑桂山、保山、雨畑山等等則成統一被魏國談判了下來,用八百萬石大米和兩萬套淘汰下來的魏國制式舊甲胄和舊兵刃,換過來了五十年的開采權。
鴻鵠寺居然真的把冉明想要的那些金銀礦山資源談判了下來,這著實出乎了冉明的意料。冉明此時根本沒有意識到,魏國這兩個字對于小國國王的誘惑力是多么的大。
藩國國王之子以及藩國大臣官員的子弟,都有機會到魏國留學或獲得居住權,成為魏國人,是他們一輩子奮斗的目標。在冉明看來,魏國百姓事實上此時的生活條件還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可是那些藩國卻不這么想,他們感覺,魏國人都生活在天堂里。
沒有錯,就在在天堂里。
因為魏國這里沒有饑餓、貧窮和寒冷,無論收成如何,魏國都會保證魏國百姓有足夠多的糧食可以果腹,有足夠多的衣服御寒。還有魏國的各種福利保障法律也都開始陸續出臺經過三次修正的《殘疾保護法》與四七九八年七月一日正式開始執行。在魏國《殘疾保護法》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殘疾人,不得迫害殘疾人,一旦針對迫害殘疾人,將從嚴從重處罰。
雖然成為魏國藩國,會讓藩國國王和大臣失去部分權利,但是魏國也不是吃獨食,而是出讓部分權力。在藩國**、州、郡、縣四級官員中,魏國執行的是四三二一政策。所謂的四三二一政策,就是明確規定,藩國**一級官員中,魏國官員必須占到四成比例,州刺史一級則要占到三成,而太守則需要占到兩成,至于縣則只需要占到不低于一成比例既可。
就像魏國的普利王國,其國同樣設立了內閣和魏國同行的十七部,在內閣七相中,財相、陸相和工相則是魏國官員出任,十七部尚書中,也有商貿部、財政部、工業部、吏部、兵部、刑部、禮部等七部是魏國官員。雖然魏國官員占據了部分位置,但是仍有不少位置是留給普利王國的泰米爾人的,特別是在縣一級方面,普利王國一百八七縣,只有二十個縣令是魏國官員,這樣卻可以大大顧及了泰米爾人的感情。
現在,倭國根本不需要考慮那么多,因為有普利王國和潘迪亞王國的例子在那里擺著,魏國會把全國工礦資源類收益的兩成交給普利王國皇室,短短時間內普利王國的繁卡梅塔家庭成了普利王國的首富。
做一個獨立的小國王,那樣朝不保夕,遠遠沒有做一個由魏國保護的藩國國王來得實惠。至于國家和民族利益,在這個時代,有完整民族和國家意識的人根本就不多。
高效率是魏國的朝廷的特點,就在四七九九年三月底魏國完成了對刑馬臺國的談判,刑馬臺國改名為倭國,成為魏國第三個藩國。
這個駐倭軍隊正式稱為瀛洲軍,瀛洲軍統兵將軍是冉明的五徒弟祖彥。瀛洲軍下轄第六十六團、第一三二團和第一九七團共三個步兵團,騎七十四團、騎二十五團共兩個騎兵團,外加軍直屬炮團、直屬騎兵偵察營和直屬工兵營和輜重團,瀛洲軍共有七團二十五個營全軍兵源兩萬四千三百八十三人。
用兩不足三萬人去實施占領整個瀛洲,在內閣首相看來這點兵力實在太少了。可是王簡卻不知道這支瀛洲軍卻是冉明純火器部隊,這個軍共擁有兩萬零九十八支九八式步槍,五十四門七十五毫米山炮。
在冉明原來的設計中,魏國的火炮發展應該遵循著歷史發展趨勢,從最初的原始火炮到佛郎機火炮,紅夷大炮慢慢發展。可是隨著步槍和子彈發明,其實制約著火炮發展的瓶頸已經消失了。制造原始前裝火炮,主要是因為鐵質量太差,薄薄的炮管管壁,無法承受強大的膛壓。可是魏國目前的鋼鐵技術越來越成熟,鋼鐵質量也越來越好,冉明發現魏國已經具備了鑄造后世榴彈炮炮管的能力。
冉明拿出了后世非常著名的德國克虜伯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設計方案,不過因為技術問題,魏國的七十五毫米山炮,重量要比克虜伯原炮要重。魏國生產的七十五毫米山炮全重五百四十公斤,比原炮重了一百四十公斤,射程最遠有三千五百米,比原炮近了八百米,不過其他參數都要原炮差別不太大。
別看在后世,七十五毫米山炮算是炮兵大家庭中的小弟,在這個時代,無疑算是核武器級別的武器了。山炮可以有最遠三千五百米的射程,最佳射程是八百至兩千四百米,最近射程為四百米,可以說火炮讓魏國在遠程壓制方面占據絕對的優勢。
魏國已經開始陸續換裝熱武器,只不過,如今的魏國步槍和山炮,都沒有經過戰爭的檢驗,而瀛洲則是檢驗魏國熱兵器的理想場所。
盡管冉明對九八式步槍和七五山炮,還不夠滿意,但是冉明還是進行換裝了,倭人的戰斗力本來就和魏軍差了一截,現在的那些所謂狗奴國部隊,比起土著軍隊來,自然算得上兇悍,不過和魏國從前相比當然是不堪了,冉明想用倭人去檢驗魏國熱兵器的成果,同時讓技師在戰場上,觀察熱武器的缺點,進行改正。同時也想用倭人來錘煉一下這支熱武器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