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無法無天
羅馬帝國內部擁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矛盾,那就是教廷和朝廷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甚至遠比中國歷朝歷代的皇權與相權之爭更為激烈。望著眼前這個睿智的老人,約維安哆嗦了一下明白了他想要做什么事情。
“教廷干涉政治,是一件讓人非常惱火的事情。”奧古斯似乎已經看穿了約維安的內心思想的掙扎:“但我想如果一樣事情只耍有人肯去做,那么就不成為問題,唯一要考慮的。僅僅只是時間而已。而且,我們面臨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一旦錯過了我們將追悔莫及!”
約維安和奧古斯終于達成了統一意向,借用魏國的使加的壓力,向教廷發起挑戰。
羅馬帝國是一個強硬的帝國,羅馬帝國也不怕戰爭威脅,羅馬人同樣也不懼怕戰爭。然而對于遠離戰爭威脅的君士坦丁堡百姓來說,長期與波斯帝國的戰爭,讓君士坦丁堡的物資短缺的非常厲害,這里的哪怕是貴族都不能享受充足的食物,至于平民百姓的日子更加窘迫。羅馬百姓幾乎都信仰上帝,可是不代表他們愿意為了上帝而餓肚子。
對于羅馬帝國百姓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無條件供養教廷,而是要吃飯,要工作,要賺錢,和中國人一樣要養活孩子!隨著羅馬帝國與大魏帝國外交工作因政治犯引渡問題發生嚴重的分歧,魏國與羅馬帝國一系列的商業合作和一定簽訂或達到合作意向的商業合作全面中斷,原本被戰爭拖累得精疲力盡的羅馬帝國,急需要魏國的商業合作,羅馬人和賽里斯人合建的工廠,與塞里斯人進行商業合作時所帶來的大量商機和大量的就業機會,現在這一切的一切,卻都已經成為了泡影。
原本可以獲得的就業機會,突然間失去了,原本可以從塞里斯人那里獲得的糧食、茶葉、各種美味罐頭、藥品、絲綢還是生活資料,忽然一下都被掐斷了。亂了,一切都亂了!羅馬帝國處在了混亂和恐慌之中。
不過唯一令羅馬人欣慰的是,目前來自魏國的壓力僅僅是評擊而已。主要矛頭還是對準了那個愚蠢教皇。和中國老百姓一樣,羅馬帝國的百姓也不關心政治斗爭問題,對于他們來說,**也好,新柏拉圖哲學也罷,這都是精神上的食糧,卻填不飽肚子,再高貴的學問,也沒有一塊黑面包實用。
隨著事件的惡化,加上羅馬帝國元老院暗中推波助瀾,這讓羅馬教廷處于風口浪尖上,不要說教廷內部的壓力,就是來自民間的壓力就讓教廷無法承受。畢竟教廷不怕羅馬議會和朝廷甚至皇帝給他們施加壓力,卻無法無視來自內部和底層信徒的聲音。
羅馬教廷瞬間分裂了,羅馬皇帝和羅馬教皇不是世襲的,而是通過選舉出來的,所以羅馬教皇沃圖哈丁被樞機主教彈劾并罷免,在這個新任教皇樞機神父盧泰西多成為羅馬新任教皇。和沃圖哈丁的強硬不同,盧泰西多則主張靈活處置羅馬帝國政治犯,在他的論點:“希臘派和新柏拉圖哲學派被引渡到魏國,其實對羅馬帝國反而是好事,那些異教徒的離開,他們的影響力將會漸漸消亡,而我們**將成為羅馬帝國獨一無二的國教,而上帝則成為唯一的神!”
盧泰西多接著道:“我們教廷也要維護羅馬帝國的繁榮和穩定,這一點上我們教廷的利益與帝國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必須獲得塞里斯人的支持,菲利普主教,你作為我們的代表,前往魏國使團,必須盡快重啟與魏國的談判,一旦獲得魏國物資和友誼,我們羅馬帝國才有機會擊敗波斯人。”
黃帝紀元四七九八年八月二日,經過前后四輪艱難的談判,魏國與羅馬帝國達成了以四項基本原則為主體的共六十三項合作,魏國將向羅馬帝國按價提供二十萬套甲胄、三十萬柄橫刀、十萬具弩機以及五百萬只弩箭這一筆在這個時代非常龐大的軍購。同時,羅馬帝國向魏國定購了二百萬件羊毛衫,一百五十萬件羽絨服和二十萬個羽絨單兵睡袋。
這次魏國使團從羅馬帝國成績斐然,不僅多達一千余家商號與羅馬帝國進行合資開廠,而且打開了海上絲綢之路,除去中間環節,這讓魏國商業將注入了極大的新活力。
九月初六,魏國使團攜帶了兩萬七千多名羅馬帝國各色人才,不應該是羅馬帝國的政治犯,踏上了歸程。此時羅馬帝國百姓數萬人開始走出門家,歡送魏國使團。在魏國使團踏上歸途中,羅馬帝國皇帝以羅馬帝國聯合執政官艾馬森伯爵為使的使團。
魏國鄴城,進入了秋季,雖然這次北方大旱,讓魏國糧食生產產生重大損失,減產三成的郡縣多達四十七郡近五百縣,而減產一半的也多達三十四郡,甚至多達十三郡一百四十七縣顆粒無收,多達三百余萬人受災,按說這樣的災情至少要餓殍遍野,可是由于冉明和內閣及時應時,采取提前調動糧食北上的方式,讓災情損失減少到了最低,至少沒有出現大規模餓死人的事件。
冉明對于內閣的政務,幾乎不再過問,他經常去皇家科學院參觀魏國的火炮和火槍研制工作,對于冉明不務正業的表現,內閣首相也多次勸諫“陛下應該勤于政務,而如今陛下卻好奇技淫巧,這乃是本末倒置。”
“這不是本末倒置,而是關系著我們大魏的長治久安!”冉明道:“如今漠北諸胡匹馬不敢南下,那是他們畏懼我們大魏鐵騎威懾。現在大魏將士天下無敵,但這種情況并非常態。西域也好,漠北也罷,野蠻民族雖然這幾年被我們打壓下來了,但野草總是不可能斬盡殺絕的,總有一天。他們仍然會重新成長為新的大患。所以朕要考慮的是,如何長期保持我們大魏的武力威懾。”
王簡聽到這話,頓時黯然了。魏國雖然擁有百萬常備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魏國軍隊的戰斗力,正在快速的退化,特別是駐守在鄴城的禁衛軍,禁衛軍連長以上的軍官,現在還都有戰斗經驗,可是新兵卻大多數沒有見過血。作為一個熟讀經史的帝國首相,王簡其實也非常清楚華夏歷朝都有一個無解的怪圈,那就是軍隊戰斗力退化的問題。
曹魏立國時,曹操也可以帶著曹軍南征北戰,打遍天下,雖然有赤壁之敗,但總體來說還是勝多敗少。可是到了曹魏末年,大部分軍隊都不堪一戰了。不光曹魏軍,其實晉軍也是一樣的,晉武帝建立晉朝之時,晉軍滅亡吳逐北,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可是到了西晉末年,十萬晉軍卻被兩萬胡騎圍殺一空,匹馬不歸。
如今魏國對諸胡壓迫甚狠,一旦魏軍將士戰斗力嚴重退化,胡人再積蓄實力,如果報復,那將是一片腥風血雨。在王簡看來,這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不過王簡卻感覺冉明沒有露出一絲擔憂的情況,好像是有了萬全之策。頓時道:“陛下有何高見?”
冉明道:“要解決這個問題,除非。”
“除非怎樣?”王簡不解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