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冉閔謝安王羲之 > 第662章夷州

                第662章夷州

                不能王坦之說完,冉明露出很不耐煩的表情道:“也對,是貴了點。那么交易那就取消吧,蜀王應該樂意接受這個價格的。”

                王坦之很是無語。盡管桓溫也需要裝備,但是卻沒有朝廷這么稀缺。桓溫所擁有的將作營雖然被魏國摧毀了,損失嚴重。可是當桓溫不是只一有一個大青山將作營,特別是荊州、益州,桓溫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在軍備方面,桓溫原本就比晉朝強盛太多,若是讓桓溫得到這筆裝備,桓溫的實力絕對會大增。別以為桓溫沒錢,朝廷和士族門閥忙著開發嶺南之時,桓溫也同樣沒有閑著。

                桓溫在征伐獠人部落,這些獠人部落并不比那些嶺南土著財富少。王坦之擁有渠道,得知桓溫收服了江陽獠人部落首領寧遠真,巴郡柯維嘉、涪陵李從貴。盡管這三部率先歸降獠人部落并不算太大,可是卻讓桓溫開了一個好頭。桓溫其實并沒有同化獠人諸部的意思,他采取的只是單純的利用。

                這就好像沙皇與哥薩克人的關系,桓溫用少量的錢財和糧食,收買獠人部落首領,以強橫的實力威懾獠人部落為其所用。在以夷制夷的政策下,桓溫對益州各郡縣占山為王的獠人部落的清剿工作進展迅速。

                益州的落魄和荒涼其實是成漢國的政權性質是分不開的,氐人為了維持統治,就大力拉攏獠人,以獠人部落勇士為爪牙,欺壓漢民。在桓溫消滅各山頭的獠人后,漢民不再遭受獠人威脅,所以就有膽量開墾荒地,發展生產。

                那些為了躲避沉重賦稅、諸胡、蠻夷欺壓的漢民冒充獠人也因而,走出深山,編戶造冊,重新變為漢人。同樣,那些深漢文化熏陶的熟獠也易服束冠,成了漢人。這樣以來,桓溫在益州人口得到大幅度的增長。

                桓溫初封蜀王,整個益州只有九十萬人口,在一年之內人口居然暴增到了一百五十余萬人。可是整個東晉人口不過四百萬出頭。盡管在嶺南開發之后,大量萌戶、黑戶、逃戶重新被編組造冊,可是東晉的人口仍不到四百五十萬人口。以桓溫的財力,在益州供養十數萬軍隊不在話下,如果加上荊州的財稅,桓溫完全有能力養活二十萬軍隊。

                況且北方已經為魏國統治,晉國也沒有渠道購買馬匹。遼東、隴右、河朔、河湟這些有名的產馬地,都是魏國的控制之下,除了魏國晉朝根本沒有辦法。

                王坦之明知冉明勒索,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看著王坦之同意了冉明的議價,就笑道:“這就對了,生意講究一個和氣生財,晉國越是利索,大魏啟運的速度越快。當然,貴主曾是本宮的學生,身為本宮的弟子,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大魏生產的武器裝備雖然制式與大魏制式裝備一樣,但是區分,本宮還是命人專門涂上了晉朝國色!”

                王坦之一看,果然無論甲胄還是盾牌,都是晉朝的銀色。在后世改一個涂裝根本花不了多少錢,可是在這個時代卻是一個不小的開支。王坦之也在感嘆冉明的大手筆。這十萬人馬的涂裝,恐怕不下億錢。

                司馬聃的一個面子居然價值億錢,這是王坦之沒有想到的。這筆交易完成了。晉朝得到了十萬軍隊的裝備,雖然花費了高達四十四億錢,但是卻讓司馬聃可以擁有一支聽從王命且裝備精良的軍隊。這個雖然大,在司馬聃的眼中,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有人或許會說四十四億錢太過龐大了,事實上并不是那么回事。晉朝并沒有自己的貨幣體制,前期在冉明沒有鑄造新錢之前,晉朝使用的都是東漢時代的五株錢,或沈郎錢。但是鑄造的銅錢在成色上并沒有冷扎工藝制造的冉魏新錢美觀,而且冉明采取了明確的銅七鉛三的比例,貨幣價值硬挺。在晉朝其實富貧懸殊非常大,即使普通的一個中產階級(既千畝地以上五千畝地以下)的家庭,家庭總產值都在數億或十數億錢之間。)

                對于魏國來說,處理了一筆陳舊裝備,而且還可以小賺一筆,也是一個非常有利的事情。對于晉魏之間的達成購買軍資的事情,冉明并沒有隱瞞消息。反而利用報紙,大張旗鼓,到處傳播這個消息。結果不出冉明所料,就在桓溫得知這個消息時,桓溫真的坐不住了。

                桓溫作為晉朝唯一一個擁有實權封地的異姓王(還有一個陳留王曹氏),他的榮譽和富貴,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桓溫的強橫軍事實力。如果沒有桓溫的嫡系西府軍,絕對會有人收拾他。桓溫以前有沒有想過從魏國購買軍事裝備不知道,但是桓溫卻派出了其心腹謀士郗超出使魏國的事情。

                夷州也是后世的寶島臺灣,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自從三國時期東吳開始正式駐軍以來,算是納入了中國的統治。但是中國古代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重視海洋。中國古代的戰船也通常都是采取高大的平底樓船樣式,這樣的戰船在江河和胡泊中,自然沒有危險。可是在大海上,一旦不大的風浪,就會讓戰船傾覆。

                東晉雖然退守江南,但是因為水師實力問題,對夷州的觀注并不大。雖然官方沒有怎么觀注這塊島嶼,但是民間卻有不少遷移至夷州。東吳孫皓繼位,他和崇禎皇帝一樣,有心挽求國勢垂危,但是時運不佳,晉國連番猛攻,吳國接連失利。在這個時候,孫皓變了,他變得破罐子破摔了。孫皓露出殘暴的一面,至使民怨沸騰。許多吳地百姓不堪忍受孫皓的暴政,就出海求生。

                與是第一批大陸漢民在這個時候就登上了夷州。但是呢,這些吳國百姓既沒有組織,也沒有核心領導,人數也處于弱勢地位,總而之,漢人在此時都是依附在土著部落生活。

                后來,晉國五路伐吳,東吳滅亡之后,東吳遺臣,不愿服從司馬氏的統治,就開始向夷州遷移。由于一些士族的遷移,特別是東晉賦稅沉重,不堪忍受賦稅壓迫的百姓更多,慢慢的在夷州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漢民村落。當冉智登上夷州的時候,整個夷州已經擁有了兩三萬漢民。

                兩三萬漢民,雖然比起多達二三十萬土著來說,自然是太弱了。可是夷州的土著也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如果這近三萬漢民團結起來,雖然說不得能雄霸夷州,至少自保應該不成問題。可是這近三萬漢民,卻分成了四五十人村落,在夷州西部平原地帶生活,這些村落大的擁有一兩千人,小的只有幾百人。

                這些漢民的處境并不好。他們時常要受到本地土著的欺壓,那些生活在叢林中,和茹毛飲血的野人差不多的土著,時常攻擊漢民的聚居地,搶奪他們的牲畜和糧食以及女人,給當地的漢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在這個時候,冉智帶著他的近兩千部曲踏上了夷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