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對商賈向來反感,不過他們對錢卻不反感。楊繼道:“這紙作價幾何?”
“每刀八百錢!”冉明道:“這青州宣紙不足蔡候紙價格的一成,僅是左伯紙的兩成半!若推廣開來,足以大利天下讀書人!”
楊繼不解冉明的意思,問道:“如何合作?”
冉明道:“簡單,孤有技術,楊氏出人,所得利益五五分成!”
楊繼在心里嘀咕起來,這種宣紙質量上乘,價格太便宜,一經推出恐怕就沒有蔡候紙和左伯紙的市場了。其中的利益肯定是一個天文數字!如果楊氏推出這種價格便宜的紙,就可以為楊氏贏得仕林間的聲望,這是穩賺不賠的大好事!
雖然在這個時代沒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說法,不過楊繼也明白這個意思。他隨即反應過來“殿下還有何條件?”
冉明道:“大魏初得弘農郡,人心未附,想要讓百姓認同大魏,就必須有何表示。孤的意思是楊氏出面,在弘農郡全面降地租!不過,這個義名必須讓父皇得到!從明年開始弘農郡的地租按三成收取。”
楊繼心里盤算起來,楊氏在弘農郡是第一大地主,名下的差不多有三十多萬傾地,名下的佃戶有十余人。減息是可以減少階級矛盾,這樣以來,楊氏的損失就大了!楊繼道:“楊氏這個損失太重!”
“宣紙利潤分成楊氏要占六成!”冉明當然知道降地租是讓楊氏割肉,可是在這個時代魏國還沒有實力不依靠士族。打土豪分國地的策略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可以施行,敢收士族的田,那就是斷人家的財路。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士族如同跟魏國對立,不用那些胡人打,光這些土主武裝統一起來,冉閔就無法招架。能緩和矛盾,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益交換!等魏國統一全國,科舉制度全面推行以后,才能慢慢跟士族算帳。冉明道:“給楊氏十個縣令。兩個郡太守的名額!”
“八成”楊繼非常淡定,他算了一下,現在楊氏的土租是七成半,減少到三成,就是要損失四成半的土租,每年至少少收入三十萬石糧食。事實上現在楊氏的田地大部分荒廢著,無人耕種。減少地租對楊氏也是有利的。楊繼道:“二十個縣令,六個郡太守,至少一個九卿!”
本來是一場非常嚴肅的問題,結果卻讓冉明和楊繼搞成了菜市場。楊開和荊展等人都不忍心再看下去。
冉明最后咬牙切齒的道:“宣紙利益楊成占七成,十五個縣令,兩個郡太守,楊先生可以入鄴城為少府!這是孤最大的讓步,同樣就同意,不同意拉倒!”
“成交!”楊繼的心臟都快出來了,弘農楊氏不比從前,現在僅一個楊生在官場,還混得不如意。去東晉發展,又受王氏謝氏的打壓。這是楊氏最后一個崛起的機會,楊繼不會放過!
冉明同樣也是松了口氣,他提出這個宣紙,只是為了利益綁架。將冉魏的利益和其他士族綁在一起,雙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借助士族的力量,讓魏國崛起!
現在的士族手里有人才,有錢。有糧,也有兵源。楊繼滿意的走了,其實冉明對這個結果也很滿意。這其實是一個共贏的局面,冉閔手里也沒有官員,整個魏國人才凋零,寒門人才太少。根本無法適應魏國的需要!
“哎,人窮智短馬瘦毛長!”冉明感嘆道:“就這么一點好處還送給別人了!”
在桃林,冉明沒有采取繼續進攻,因為他手中的精銳部隊現在也就六千出頭,現在最重要的工作還是訓練部隊!好在楊氏非常配合,不僅給了兵源,也給了糧食,也給了冉明三萬斤生鐵。冉明開始了他職業軍隊的第一次試行!
荊展擴軍的新軍沒有魏國的正式番號,冉明就給了一個義勇軍的番號。冉明嫌古代的那種編制和稱號太繞口,就按照后世的軍隊編制,分為連排班。
冉明把從洛陽招募的新軍打亂分編在義勇軍中。義勇軍下轄五個團,每團五千六百余人,大弟子陳勇領第一團主主,二弟子秦沖領第二團。三弟子劉科領第三團,郭悅領第四團。祖彥領第五團!其他排名靠后的弟子則充斥為營連級軍官!不用說,這支部隊又成了冉明的私軍!
義勇軍的編制沒有采取三三制編制,而是采取了適應冷兵器特點的五五制,一個班加上一正兩副三個班長共十五人,五個班為一排,一個排七十五人。加上一個正排長四個副排長為八十人。一連為四個戰斗排一個輔兵輜重排,加連部兵力是三八十人。每個營的兵力和這個時代的營兵力差不多,一千九百余人。營和連級編制稍小,那是因為冉明手里沒有足夠的軍官!
新軍并沒有足夠的武器和鎧甲,制造也來不及,冉明就采取了邊打造兵器和鎧甲的辦法。現在最先訓練的還是隊列!經過一個上午的訓練,隊列仍舊一塌糊涂!
中午部隊開始用餐,午餐菜很簡單,就一個菜紅燒馬肉,馬瘦都是荊展伏擊徐成時的傷馬或死馬,肉是半肥半瘦,醬油上了色以后看著香氣逼人。在這個時代一般小地主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回肉,更別說那些貧苦的佃農了。那些義勇軍新軍士卒看著馬肉直流口水,無數士卒排著隊時喉嚨都開始**了!
飯管飽,菜管夠,這一下義勇新軍感覺自己進了天堂。
按照冉明訓練的大綱,部隊在吃過午飯后就開始了訓練。首先就是分配下面的排長和班長,按照競爭上崗的機制,全班比武,第一名者為班長,第二名、第三名為副班長。連排同樣如此。
就在冉明在桃林開始瘋狂練兵時,王覬的水師開始從渭水向長安逼近!
“將軍,岸邊一直有人盯稍!”
王覬道:“不用管他們,天黑時悄悄將船上的石頭丟在水中,嚇他們一下!”
在岸上負責監視魏軍長水水師的是秦軍宿衛別部司馬梁成。他是梁平老的兒子,今年十六歲,就因為有一個好老子成了宿衛軍別部司馬。屬于校尉軍官級別。按照后世的說法,梁成現在是團級干部!
次日清晨,梁成也非常郁悶,魏軍的水師不靠岸,他們是步軍,對水師也是無可奈何,現在只好盯著他們!就在這時,突然一個斥候忙急道:“梁司馬大事不好了!”
梁成正色道:“何事如此驚慌?”
“魏軍,魏軍水師出現了驚變!”
梁成趕緊向渭河岸邊跑去,不用斥候匯報,他就看出了異樣。此時魏軍長水水師的船體整體上移近一尺的吃水線。雖然他不是水師,可是也知道整體上移吃水線這只有一個解釋,魏軍的船輕了!
船輕就是船上的人和貨少了!梁成道:“快通知陛下,部隊散開,在附近展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