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漢武帝兩次北征匈奴并且取得大勝之后,漢軍面對匈奴就取得了心理上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一漢可抵五胡。但是土著在他們戰斗力,特別是不在在他們最善長的叢林戰的環境中作戰,漢人士卒的戰斗力完全強過土著太多了。就連一向虛弱的晉軍都能完勝諸越,更不說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獅子關守軍了。
冉智其實在戰斗開始時非常忐忑不安,畢竟他們要面對二十多倍的敵人,盡管擁有裝備優勢,可是勝算同樣不大。不過戰爭一開始之后冉智就看出來了,這根本不像是戰斗,而是一面倒的屠殺。
“這次我們贏定了!”冉智看到土著露出懼意,躊躇不前時,冉智就知道這場仗他們已經勝了。
憶黃城主薄也抵達了戰場,他發現他有點看不懂冉智了。作為一個城守,在他看來,冉智的兵力并不算強,即使加上新編的兩個屯,也不過五個屯的兵力。面對多達上萬的土著進攻,吳去病就沒有想過他們會勝,只要不敗得太慘,就算是上天保佑了。只是現在看太不可思議了。
不僅是吳去病,就連劉德發和高傳逵同樣感覺不可思議:“這不可能,太不可能了。他們為什么會這么強!”在劉德發看來無論土著勝或是憶黃城勝,都不是鴛鴦村愿意看到的。最好是兩方兩敗俱傷。可是這種結果讓劉德發非常難以接受。
不過,在憶黃城取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劉德發深知,他們現在必須占隊,雄心勃勃的冉智在打敗土著之后,肯定會向他們下手的。特別是看到冉智那張猙獰的丑臉,劉德發相信,一旦惹怒了冉智,屠滅鴛鴦村的事情,他也不是干不出來。
對于鴛鴦村的前景,劉德發迷茫了。或許加入憶黃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戰斗繼續進行,不過土著一方的士氣下降得太厲害了。或許說土著非常勇敢,也不怕死。雖然說是不怕死,不代表他們想死。
很多沖在最前面的土著都產生了保存實力的心思。土著聯軍雖然數量上萬,但是卻分為了十數個部落,在土著的行為習慣,從某些程度來說,和游牧民族很像。一旦部落中的青壯大為減少,失去保護部落的能力后,就會被其他部落吞并。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無數部落,其實大部分部族并不是漢人滅掉的,而是他們自己滅掉的。
像匈奴族,冉閔三戰滅掉了匈奴大部分精銳。剩下的匈奴人其實還有二十多萬人口,這些人不再以匈奴為族號,像一部分改成了鐵佛部,也有融入草原諸族。這個道理都懂,土著人的智慧水平雖然整體不高,但是卻不代表他們都是傻子。因為聰明的部落首領看到進攻獅子關傷亡慘重,就悄悄下令部落中的勇士,慢慢退出戰斗。
結果倒好,聰明人土著首領太多了,一下子讓進攻出現了斷層。劉猛作為這次聯軍的發起人和盟主,只好與諸部首領協商進攻的問題。
最后又拿出了一個折中意見,就是按照實力大小各拿出五分之一的兵力,作為敢死隊進攻。
但是這天的進攻只能不歡而散了。
可是聰明的首領們怎么會把自己部落中最精銳的部隊拿出去當炮灰呢,只是丟出老弱病殘,充當所謂的精銳。結果倒好,新組建的近兩千敢死隊,在第二次連獅子關的城墻都沒有摸到就敗退了下來。
經過連續兩天的戰斗,一萬名土著陣亡近一千八百余人,還有四百五名輕重傷員。劉猛再想以利益拉攏諸部次首領時,意外出外了。居然有四個小部落首領帶著自己的族人撤離了戰場,不知去向。這四個私自撤退的部落都是非常小的部落,他們總共加起來不到千人。可是造成的影響卻不小。劉猛知道這次進攻失敗,人心散了隊伍也不好帶了。他只好與諸部首領商量著如何退軍。
就在四部首領撤退的當夜,冉智也知道了諸土著部落中出現了矛盾。所以他就密令張志強,密切關注著土著的動向,如果他們再大規模撤退,就以擂石滾木阻塞峽谷,隔斷土著的退路。
就當夜,冉智返回了憶黃城,在憶黃城冉智做了最后的動員:“諸位父老兄弟姐妹們,經過兩天的浴血奮戰,我們的勇猛的軍士們打退了土著的進攻,現在土著想跑了,我們能讓他們如愿嗎?”
“不能!不能!”原吳村村民早已恨死了那些土著,他們幾乎每一人都與土著結了血海深仇。
“是不能這樣便宜這些畜生!”冉智道:“所以,我們都應該拿起武器,所有土著,不降既殺。”
有一些吳村村民不樂意了:“城守啊,不能放過這些畜生啊,我閨女才十一歲,就讓這幫畜生糟蹋了,這仇城守您可要給俺做主啊!”
冉智道:“本城守怎么會放過那些土著,我們的城墻還沒有建好,我們大部分人還沒有建成自己的房屋,可是我們的人太少了,要建好成天知道需要多少。可是土著有的是力氣,我們可以讓他們幫助咱們干活,誰不干活就不給飯吃,誰敢反抗,就殺掉誰!”
憶黃城的居民們開始興奮的大叫,他們爭相傳告冉智的意思,那就多抓俘虜,多抓奴隸。
ps:今天算是三更,諸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