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青州顏氏(下)
許多乞活軍士卒當既道:“我愿意參加魏軍!”
“我也愿意參加魏軍,我有一手好箭術,雖然不說百步穿楊,至少可以在百步之**人不成問題!”
“吾刀法出眾,弓馬嫻熟!吾愿意參加魏軍!”
看著乞活軍拋開劉建,自己涌躍參加魏軍,冉明得意的笑了“不過,魏軍可不是你們原來的乞活軍,魏軍軍紀嚴明,觸犯軍紀就會受到處罰,輕者打軍棍,開除軍籍,重者斬首。但凡因觸犯軍紀被開除軍籍的,或是被斬首的,家屬所分配的田產、房屋、耕牛一切將被收回。并且將其家眷驅逐魏國。而且在戰場上投降、臨陣不戰而逃,資敵、怯敵、出聲魏國的利益,全部都會被開除軍籍,雖然不會株連九族,但是家眷親屬所分配的財產全部被官府收回!”
雖然冉明這樣說,卻絲毫沒有打消這些乞活軍士卒參軍的熱情。
冉明知道這些乞活軍其實戰斗力相當不錯,只是現在劉建部沒有糧食,這些士卒都餓得皮包骨頭。根本沒有力氣打仗,而且劉建還沒有鎧甲、沒有精良的武器,不然想打敗他們也不容易。
這伏擊突襲打得非常熱鬧,傷亡卻不大。總共也就死了三四百人,就結束了戰斗!冉明收編了兩千乞活軍士卒,把他們編入虎賁軍步營。同時派出人將乞活軍家眷分散安置的青州各縣。
處理完這些事,冉明在歷城耽誤了三天,三天之后,冉明率領一萬多人的部隊繼續向鄴城進發!
此時冉明多了一個書童,那就是劉建的兒子劉牢之。
劉建也明白,冉明這是將劉牢之為質子。可是他雖然明白,卻沒有辦法。同時他還有一個心思,冉明是魏國的楚王,手中掌握著現在魏國超過三分之二的軍隊,最大的一個州,將來前程不可限量,如果牢之跟著他,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收拾了劉建的乞活軍,路上倒太平多了,一萬多人隊伍,其中護衛近三千兵馬,一般盜匪避之不及,誰敢出招惹冉明。
所以冉明不費吹灰之力就到達了黃河岸邊。
原本,冉明是打算在歷城北面的黃河馬愿匯合,乘魏國長水校尉馬愿部的戰船從水路從黃河逆流而上,經漳水進入鄴城。不知道怎么的,馬愿并沒有在黃河上等冉明。
冉明無奈這下只好派出張平的“天聾地啞”去尋找馬愿,與他進行聯系。
而冉明則帶著書童劉牢之還有未來的側妃劉嫝策馬來到黃河岸邊,感受到黃河奔騰的氣勢力,冉明不自覺的想起一首唐詩,想到此處,冉明不禁放聲高歌起來“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這是唐代著名愛國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椎鼓說的就是晉代愛國將領祖逖,祖逖字子士椎。祖逖立誓要收復故土,可是晉國當時陷入內斗,司馬睿無意收復中原,祖逖憂憤而死。
“殿下好文才,奴佩服萬分!”劉嫝對冉明福了一福,她倒是知道冉明腦袋靈活,奇思妙想不斷,可是從來不知道冉明居然會有如此文才!
劉牢之也是一臉崇拜的看著冉明,冉明年紀不大,武功連父親也打不過,而且更有如此文才,更有賢君之相,跟著他或許不錯!
就在這時,黃河河堤岸上走來一個年輕的儒士,他的年紀不會超過三十歲,他穿著青色的寬大儒袍,大袖飄飄,倒也氣度不凡。侍衛正準備攔截他,可是冉明分明看出這名儒生雖然衣著華麗,顯然身世不凡,不過他的腳步虛浮,瘦骨嶙峋,眼窩深陷,顯然又是魏晉時期最大的癮君子之一,這是常食五石散的后遺癥。這樣的人自保的力量都沒有,冉明一只手可以放倒他們十人。所以冉明倒是用眼神示意那些侍衛不要慌張,而是放這名儒士進來。
這名儒士他上前喝問道“誰在賦詩?誰在賦詩!”
冉明尋思起來,古代想揚名,非常難,為什么呢,原因就是消息傳遞不暢,就算冉明大勝慕容恪,這個消息也僅在權貴階層,或者是青州、魏國之內廣為流傳。武功之名,只能吸引一點慕名而來的武將,但是打天下不光依靠武將就可以,現在他雖然得到了王猛,但是卻給王猛的擔子很重,就像石勒得張賓,劉備得諸葛亮,他們都是積勞成疾,勞累過度而死。就是因為手底下的文官太少,賢才更少。
冉明知道歷史王猛在五十來歲就死了,對于一個政治家來說,五十歲的人,他的春天剛剛到來,王猛可以說是英年早逝。
文才對于治理天下根本沒有用,不過對于揚名卻非常有用,特別是詩詞一道,更是揚名的最佳捷徑。冉明在腦袋中考慮了一圈,隨即翻身下馬,沖這名文士深深施了一揖道:“小子不才,初臨黃河,有感而發!倒讓先生見笑了!”
那名文士上下打量了一下冉明,只見冉明身上穿著華貴的絲綢、頭戴士冠。舉止得體,談吐不俗,身上流露出一種平易近人的氣質,而且他們的護衛都是兇神惡煞的大漢,跨下騎的都是高大的鮮卑大馬。這些護衛手持精良的鋼刀,這副行頭,顯然不是一般家族可以擁有的。
再看冉明的面目清秀,雙目炯炯有神,身邊有一美妾還有一小書童,這是典型的世家子弟,身上透著濃濃的書卷氣息,更為難得的是他的文才不俗,出口成章,這首不知的詩,不僅道出的黃河的氣勢,更道出了他對這個世道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