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國沒想到華夏的激光攔截技術如此精準和迅速。
與此同時,華夏一艘驅逐艦的副炮對準泰坦側翼遠處的空曠海面,進行了一輪警告性射擊。
炮彈落在海面上,炸起一連串水柱。
“這里是華夏海軍!”
“你方行為已構成嚴重威脅!”
“立即停止危險動作!否則我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主權和安全!”
廣播聲更加嚴厲。
現代化戰爭的勝負手往往是高科技對抗,雖然驚險,但并未升級。
真正決定勝負的,卻在看不見的戰場。
就在海上對峙最緊張的時刻,m國國際壓力倍增。
華夏提前發動的輿論戰開始顯現效果。
多個周邊國家發表聲明,呼吁克制,避免局勢升級。
聯合國相關機構也表達了關切。
m國國內,反對黨和一些民間團體開始質疑此次行動的風險和必要性,給m國政府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壓力。
沒多久,神探傳來密報,中繼站已被成功植入“邏輯炸彈”,雖未破壞,但可在關鍵時刻使其數據傳輸延遲和錯亂。
而后是最關鍵的信息傳來。
深潛者冒死獲取了“泰坦-i”型一個致命的系統后門——其在啟動高能量武器后的冷卻周期內。
其背部能量導管連接處會有約3.5秒的防御薄弱期,且對特定頻率的強微波照射極為敏感。
顧靖澤立刻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命令演習編隊!電子戰部隊,集中力量,對泰坦進行全頻段阻塞式干擾!重點覆蓋其可能的指揮頻段!”
“通知秦教授,立刻計算那個特定微波頻率。”
“給探險者號發燈光信號和明碼電報:“你方實驗性武器出現能量過載不穩定跡象,為避免不可控災難性后果,請立即停止測試!我方出于人道主義,可提供必要協助。’”
這一下,打在了m國的七寸上。
華夏的電子干擾讓泰坦與平臺的通訊瞬間變得極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