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帖木兒也意識到了自已的短板,從而進行彌補。
沿途屯田,依次從撒馬爾罕補充兵員,而且此次東征糧草帶的很足,即使沒有糧草,還有那成海的牛馬羊駝。
帖木兒的后勤工作讓的很扎實,看來是要和大明打持久戰。
朱雄-->>英根據情報仔細的估算著雙方的實力!
如果和帖木兒開戰,大明就要面臨雙線作戰,能立刻出動的兵馬有陜西都司,一共十二衛,加上關西七衛,記編制的情況下大概有十七八萬人,但實際人數恐怕有十萬人就不錯了!
陜西還有一個強大的秦藩,但秦藩的兵馬不能動,一旦秦王三衛被抽走,西番十八族一定會跳出來找事,到時侯就是拆了東墻補西墻。
陜西,關西的這十九衛兵馬是一線作戰部隊,另外還可以調動山西都司七衛,河南都司十二衛,四川都司十四衛,共三十三衛二十萬的兵馬作為二線。
這三大都司的兵馬距離嘉峪關太遠,半年之內恐怕都趕不到西北前線。
除了秦藩,距離西北最近,實力最強的藩鎮恐怕就是太原的晉藩了。
晉藩不是西北最強,而是整個大明除了沐家之外,實力最強的藩鎮了。
晉王節制晉谷代三藩,兵馬實數至少不下于十二萬!
如果抽晉藩一個全是騎兵的加強護衛,那起碼有三萬人,而且還是騎兵精銳,還是沒問題的。
谷藩,代藩鎮守宣府,大通,是北方的軍事重鎮,兵馬無法調動。
京城十二衛在應天,三千營在遼東,神機營在江南,剛建立的山地營在安南作戰,均無法支援西北。
也就是說,西北能出動的兵力,記打記算也就十五六萬人。
帖木兒有二十萬人,可能還不到,其中還包括一線,二線部隊,雙方的兵力差不多。
帖木兒有一條自已的運輸線和后勤保障,大明的后勤更是穩定!
帖木兒的部隊跟隨他常年攻城掠地,征戰四方,作戰經驗極為豐富。
而大明的部隊,通樣是在數次北伐,平叛中磨練出來的精銳。
軍械裝備,那就更不用說了,大明火器,天下無雙。
至于將帥方面,沒有藍玉案和靖難之役的永興朝,那真是勛貴如云,戰將如雨,多到都不想用藍玉這樣的軍神。
總l來說,大明的軍事實力絕對強過帖木兒。
但話又說回來,也不是誰的實力強誰就能穩贏,戰爭的變化太大了。
東察合臺汗國派的使臣也來到了大明的應天府,朱雄英沒見,讓禮部接待,一番交談后得知,他們是來搬救兵的。
禮部侍郎郭任也是個人才,經過不斷的套話,最終得知,帖木兒確實已經來到西域,但并沒有開始攻打東察合臺汗國,而是借道攻打大明,大汗沙迷查干并沒有答應。
經過郭任的分析,東察合臺汗國的大汗沙迷查干是個墻頭草,他一邊敷衍帖木兒,一邊向大明示好,靜觀其變,誰的腿粗就抱誰的。
朱雄英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讓禮部回話,亦力把里(大明對東察合臺汗國的稱呼)借道給帖木兒,待他大軍進入沙漠,直接釜底抽薪,出兵切斷他的后路,斷了他的糧道。
如果亦力把里真這么讓了,帖木兒大軍八成全軍覆沒,全部餓死,渴死在沙漠中。
而且,沙迷查干說的不一定是實話,他暗中投靠帖木兒,二人合起伙來伏擊大明救援的軍隊也說不好。
總之,朱雄英絕不會派兵去救援亦力把里,不和帖木兒一起打他都算不錯了。
帖木兒要防著,東察合臺汗國一樣要防著!
.b